悲秋是一種“病”?|周末讀詩

情感導(dǎo)師 7506

 添加導(dǎo)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fù)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一、悲秋是一種“病”?

/ /

《秋詞二首·其一》

(唐)劉禹錫

悲秋是一種“病”?|周末讀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 /

自古逢秋悲寂寥。不僅自古,悲秋可追溯到造字之初。我們來看“愁”這個字,秋心為愁,或曰秋天有一顆哀愁的心。凡是與人的感覺、感情有關(guān)的字,大都在“心”部,比如怒和恕。什么是怒?這個漢字明白告訴你,怒就是奴心,即心被奴役而不能自主。什么是???同樣如字所示,恕就是如心,我心如你心,如心之本然。

秋天的心就是愁。問題來了:秋天有心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寫一篇很長的哲學(xué)論文,因為它涉及什么是心、什么又是秋天。一個問題總是帶出更多的問題,我們對此不作展開,簡單而言,只要想想:是誰定義了秋天,誰造出了“秋”這個字?是人類,具體應(yīng)該說是體驗過這個季節(jié)的人類。秋天并非絕對的存在,對于生活在不同緯度(也包括維度)的人,秋天是不一樣的,有些地區(qū)根本沒有我們所說的“秋天”??梢?,秋天只是一部分人約定俗成的定義,秋心為愁,此心當(dāng)然就是他們在秋天的心。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中國文學(xué)從《詩經(jīng)》起,人與自然就表現(xiàn)出血肉相連的關(guān)系,風(fēng)光節(jié)候,草木蟲魚,似乎無不與人同命運共呼吸,后來謂之“天人合一”。故當(dāng)秋風(fēng)蕭瑟,木葉飄零,鳥去獸隱,歲之將終,敏感的人們心生悲涼,自傷年華易逝,哀嘆美人遲暮。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黃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戰(zhàn)國宋玉的《九辯》,奠定了古代文學(xué)中“悲秋”的基調(diào),乃至悲秋幾乎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情感反應(yīng)模式。

然而,秋天一定令人悲傷嗎?可能在秋風(fēng)苦雨的日子,或某個天寒日短的薄暮,我也會情不自禁地感到難過,但翌日天晴,秋高氣爽,又會頓時逸興高歌。坦白說,我最愛的就是秋天。

“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這句宣言詩,使他的兩首《秋詞》,在自古一片悲秋聲中,聽起來有點振聾發(fā)聵。是啊,秋日也可勝過春朝。杜牧的《山行》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滿山紅葉黃葉,比二月春花還要繽紛絢爛。

秋色更有一種明凈淡遠(yuǎn),令人心曠神怡?!扒缈找机Q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鶴沖霄,詩情隨之飛揚,這是劉禹錫詩中的意象。在城市里很難見到鶴,但秋色無所不在:街頭靜靜的陽光,一株艷紅的葡萄藤,水邊潔白的荻花,空氣中草木的芳香……

如果能放空身心,全然感受這些秋色,你就是活在當(dāng)下,詩不詩情的都不必去想它。

清 惲冰《蒲塘秋艷圖》

二、讀詩就是醒著做夢

/ /

《秋詞二首·其二》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 /

文字就是能量,我們讀詩的重點不在理解意思,而在接受文字傳遞的能量,這些能量會在我們身上引發(fā)感受,尤其是潛意識中的感受。有時一首與你所在情境無關(guān)的詩,會莫名地觸動并陪伴你。這是讀詩的私人樂趣,每個人都是如此。別說一首詩,哪怕一個詞,對我們也有這樣的作用,比如“山”,當(dāng)你讀出“山”,你已在某種程度上與山發(fā)生了能量的感應(yīng)。

依照此法,我們來讀第一句:“山明水凈夜來霜”。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會隨著每個字,在頭腦中自動生成畫面,就像在播放電影。山明,水凈,這是兩個畫面或者合成為一個畫面,讀詩的深度和效果取決于我們對畫面的感受。你生成的只是一幅山水畫呢,還是山水如在目前,你身在那片明凈的秋光里?感受當(dāng)然越清晰越真實就越好。

這樣說其實不太準(zhǔn)確,感受就是感受,沒有虛實之分。感受都是虛假的,也都是真實的。夢中的感受和白天的感受并無差別,讀詩可比醒著做夢,你知道你進入一個夢中,可以覺察自己的感受。讀詩比做夢更美妙的是,你還可以控制你所在的場景,山明水凈,你想在那里呆多久都可以。

讀到“夜來霜”三字,天立刻黑下來,而且襲來凜凜的寒意,地面上結(jié)出了白霜。整句再讀一遍:“山明水凈夜來霜”,除了光線和溫度的變化,你有沒覺得天地澄澈?當(dāng)我反復(fù)讀這句時,會感覺身心被凈化。

再看“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這個畫面很容易顯現(xiàn),不過如果我們能專注于深紅和淺黃,甚至用通感去傾聽和品嘗,那自然會更好。若問詩人:你這句想表達什么呀?他應(yīng)該會說就是表達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詩人不會與讀者“直接”溝通,他們會寫出事物的樣子,通過這些事物,讓讀者以自己的經(jīng)驗去感受,這樣我們的感受才能真切。

這句的“出”字很傳神,我聯(lián)想到在嶺南山中的秋天,那里其實每年只有夏天,以及幾次寒流客串式的冬天。但我看到山上有幾棵樹,不知什么樹,遠(yuǎn)看像是桉樹,高高瘦瘦的,每到十月,它們的葉子也會變紅,從一片茂林青青中凸顯出來。套用詩句就是“數(shù)樹淺紅出青青”,那幾抹明麗的淺紅,就是我在嶺南的全部秋天。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最后兩句“清入骨”甚好。詩人仍和春天作比,春色浮華叫人輕狂,實在不如秋日澄明氣清入骨。愛秋天的人,都是老靈魂吧?

元 王蒙《秋山草堂圖》

三、寂寞中得大自在

/ /

《拋球樂》

(五代)馮延巳

霜積秋山萬樹紅,倚巖樓上掛朱櫳。

白云天遠(yuǎn)重重恨,黃葉煙深淅淅風(fēng)。

仿佛梁州曲,吹在誰家玉笛中?

/ /

這首詞雖有“恨”的字眼,而且是“重重恨”,但是讀起來卻感覺很自在。秋山、萬樹紅、朱櫳、白云、黃葉,我仿佛坐在倚巖樓上,滿目都是美麗的大自然。

我們先欣賞詩中的色彩。紅樹的火紅,朱櫳的大紅,白云的白,黃葉的黃,這些明亮、甘甜的顏色,暈染在秋日寂靜的山野。很多古典詩之美,皆得力于詩人對色彩的直覺,我們讀詩時可以多去留意。例如李白的“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十個字一幅天然畫圖,素手、青條、紅妝、白日,真能叫人嘗到鮮的滋味。再如此詞作者馮延巳的“青簾斜掛,新柳萬枝金”,自有簡約樸素之美。

詞中人在樓上眺望,感秋而念遠(yuǎn),重重阻隔,離人在云天之外。如此一念,白云之白便有點傷心了。杜甫在《小寒食舟中作》中寫道:“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云白山青在這里也叫人傷心,云越是白,山越是青,長安就越是遙遠(yuǎn)地如同隔世。

黃葉煙深彌漫著惆悵,秋風(fēng)淅淅,仿佛邊地的梁州曲,吹在誰家玉笛中?最后的問句,和“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同樣,將詩境推出去,擴大到天下,另外又有地籟天籟的嘆者其誰之思。整首詞空間感遼闊,從眼前到天外,從視覺到聽覺,最后在風(fēng)聲中,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深味之下,詞人的心情底色是凄涼的,但寫出來的詞卻很明艷。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么我是哀愁的,物是不是也該寫得暗淡呢?以鮮明之筆,寫暗淡之心,二者不但不沖突,反而借對比而更覺有力。顧隨先生說:“平常人寫凄涼多用暗淡顏色,不用鮮明顏色。能用鮮明的調(diào)子去寫暗淡的情緒是以天地之心為心。──只有天地能以鮮明的調(diào)子寫暗淡情緒,如秋色紅黃。以天地之心為心,自然小我擴大,自然能以鮮明色彩寫凄涼?!保ā恶勨衷娫挕罚┻@段話與此詞可互為注腳。

馮延巳的《拋球樂》是一組詞,共六首,春秋各三首。整組詞的美感都是以明艷寫哀愁,酒闌人散,清水盤桓,他不是寫哀愁,而是在欣賞自己的哀愁。詞中心情雖寂寞卻不苦澀,因為文筆之美,所以我們體驗到的反而是一種大自在。

清 董邦達《平湖秋月》

四、夏蟲不可語以秋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痹凇肚f子·秋水》中,北海若對河伯如是說,意即眾生受到空間、時間和認(rèn)知的限制,他們的經(jīng)驗是非常有限的。

在此無意鄙視夏蟲,不過想開個腦洞:如果對于夏蟲,秋天并不存在,那么我們所知道的秋天,會不會是從人類的感知而產(chǎn)生的?也就是說,是先有秋天,還是先有人類對秋天的感知?

你可能會說這還用問,當(dāng)然先有秋天,沒有秋天怎么去感知?其實從來就沒有“當(dāng)然”這回事,一切都來自我們累積的意識和信念。舉個例子,比如一日三餐,這似乎天經(jīng)地義,但古代人并不是一日三餐,而是兩餐。習(xí)慣了三餐的人,如果少吃一頓,就會感覺饑餓或營養(yǎng)不夠。這些都是由信念產(chǎn)生的感受,進而被眾人強化為現(xiàn)實,現(xiàn)實反過來又繼續(xù)固化信念。如果我說,人本來不用吃飯,你一定會覺得天方夜譚,即使有人真的可以做到。當(dāng)然,如果你以享受美食為樂,那是你的選擇(也可能是被選擇)而已。

回到文章開始的悲秋。秋天是一個現(xiàn)象,無所謂好壞,悲喜只是人為的感受。秋風(fēng)蕭瑟,萬物凋零,蕭瑟、凋零這些詞已傳遞出我們的感受。人類眼中和蜜蜂眼中的秋天,那是完全不同的??梢源竽懲茰y,我們認(rèn)為的世界,不過是集體和個人意識的共同投射,在沒有投射之前,根本就空無一物,如《金剛經(jīng)》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p>

廢名寄卞之琳的詩,“我想寫一首詩/猶如日,猶如月/猶如午陰/猶如無邊落木蕭蕭下,——/我的詩情沒有兩片葉子。”為什么說沒有兩片葉子?我一直沒讀懂,不懂但覺得很美,這首詩因此更加神秘了。

撰文丨三書

編輯丨張進,肖舒妍

校對丨劉軍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2 13:09:47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yè)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4-05-31 06:05:16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頭像
2024-04-23 10:04:18

求助

頭像
2023-12-27 06:12:52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dǎo)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fù)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