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詩經(jīng)》:解密中國古代婚姻制度

情感導師 8796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詩經(jīng)》中所反映的婚俗文化產(chǎn)生于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構建了我國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基本框架,對后世的婚姻制度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作為反映先秦社會生活的《詩經(jīng)》,可以說是一軸巨幅畫卷,它反映了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世態(tài)民情和民族風俗,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在《詩經(jīng)》中也有全面的反映,主要從婚戀的形式、古代婚姻的風俗和禮制來體現(xiàn)這些內容。從這些詩歌中,可以看到當時婚俗的一個側面以及婚姻制度,同時也展示了婚姻制度發(fā)展的歷史軌跡。

人類婚姻制度、習俗很早就在民間歌謠中有所反映?!对娊?jīng)》中所反映的婚俗文化產(chǎn)生于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構建了我國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基本框架,對后世的婚姻制度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法史」《詩經(jīng)》:解密中國古代婚姻制度

《詩經(jīng)·國風》內容涉及婚戀的作品比比皆是,從戀人的相識相知到互相愛慕,詩經(jīng)里均有全景式的展現(xiàn),反映了先秦時期男女交往自由、戀愛自由的時代主旋律。

《邶風·靜女》饒有趣味地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美好約會的片段。“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明明之前約好了在城墻角落會面,小伙子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四處張望著,可調皮的姑娘就是要故意躲藏在城墻背后,饒有興趣地看著戀人抓耳撓腮、一籌莫展的窘態(tài),忍俊不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對戀慕至深、如癡如醉的情侶。

雖然先秦時代崇尚戀愛自由,但需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禮·地官·媒氏》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由此可見,“媒氏”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官媒,其職責主要有:記錄新生兒的出生年月和姓名;敦促和撮合適婚男女及時嫁娶;監(jiān)督彩禮的數(shù)量在禮制范圍之內;處理男女之間的婚姻訴訟(主要是針對婚內不忠的情況)?!懊绞稀痹谙惹貢r代社會生活中具有較大的行政強制性。

無媒不成婚,婚姻從古至今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在中國古代,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jīng)媒人從中牽線,就會于禮不合,雖然是兩情相悅,也會假以媒人之口登門說媒,未婚男女需要通過媒妁的穿針引線,獲得父母同意后,才能啟動議親程序乃至形成雙方的婚約?!缎l(wèi)風·氓》中所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意思就是說“不是我故意拖延,而是你沒有找到好媒人”。由此可見,媒人在當時就已經(jīng)是婚姻的必備條件了。

直到西周建國,制禮作樂,婚姻禮儀由上至下,由貴族到平民,逐漸普及?!对娊?jīng)·齊風·南山》中,有“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詩句,《衛(wèi)風》《豳風》也有類似的歌詠。可見,“男不親求,女不親許”在西周時已成普遍的制度與風俗。

《孟子》中也說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币粚δ信跊]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和媒人的說合下的結合,是不被當時社會所認可的。

在《國風·鄘風·蝃蝀》中也有類似的描寫:“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詩中先寫彩虹出現(xiàn)在東方。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識,以為虹的產(chǎn)生是由于陰陽不和,婚姻錯亂,因而將它視作淫邪之氣。詩人無疑是將淫邪的美人虹來象征這個出嫁的女子,譴責私奔者背人道、逆天理,不知婚姻當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不從母命的私奔女子,其實正是一個反抗禮教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而無奈的是,當時的社會對婚喪喜慶有著極其嚴格的禮儀規(guī)定,詩中女子沒有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大膽的私奔行為無疑為當時禮教所不容,所以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便將她視作淫婦而進行嚴厲斥責。

古代合法婚姻需遵“六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令人向往,然而愛情并非都那么美好,婚姻也存在諸多世俗和文化“約束”。那個年代,婚姻充滿了“儀式感”,完整而受認可的婚姻,須經(jīng)“六禮”,據(jù)《儀禮士昏札》記載,聘婚的儀式分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聘婚是周代的合法婚姻,聘婚制是周代的合法婚姻形態(tài)。聘婚禮的第一步是納采。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后,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國風·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比⑵抟ㄟ^媒人的介紹,就如同做斧柄要用斧頭砍木頭一樣。遵從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姻的主要形式,后世稱請人做媒為“作伐”即來源于此。先秦時代是中國傳統(tǒng)婚姻文化的形成時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稱為婚姻問題的“過渡階段”。周公制禮,用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橐鍪切纬杉彝サ幕A,也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自然備受重視,同樣被納入了禮的范疇,確立了聘娶婚的核心體制。

納采之禮結束后便是“問名”之禮,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用占卜。即納采畢,使者(媒人)出而復返,向主人問女子之名,“問名而卜之,知吉兇也?!保ā秲x禮義疏》)此問名,但問女名,而不及男名,因為男名在納采時已先通知,故問名是男方專問女名,更重要的是問生辰八字,以為卜婚。

第三步是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進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先秦時代就有采草占筮的婚姻民俗?!缎l(wèi)風·氓》中女主人公就曾說過:“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边@兩句詩描繪的是氓這個青年用龜甲和蓍草來占卜,卦體上都是吉利的言辭,神靈暗示這樁婚姻是幸福美滿的,于是女子就迫不及待地讓男子拉走自己的嫁妝。這就是“六禮”中的納吉。通過卜筮來預測婚事吉兇,表現(xiàn)了世人對婚姻之事的嚴肅與慎重。

第四步是納征,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在《詩經(jīng)》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締結婚姻中,男方是要給女方聘禮的。聘禮,在“六禮”中屬于“納征”。由于地域不同,風俗各異,所送聘禮也不同,主要有鹿和雁等?!秶L·召南·野有死麕》中“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币粋€英勇的男子從野外用白茅把殺死的麕包起來,送給自己喜歡的女子,向她求婚。

春秋時納征直稱納幣。納幣以玄纁、束帛和儷皮(兩張鹿皮)為禮物,《周禮·地官·媒氏》說:“凡嫁子取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蔽鍍?,即五匹,每匹二端,每端二丈,共十端帛。即五匹帛為一束,但每匹帛的卷法是兩端對卷,一束共合為十端,為雙數(shù)(禮品計雙為吉),同樣,儷皮也是雙數(shù),皮指鹿皮,“儷皮”即象征夫妻的兩張鹿皮。在此基礎上,天子再加“穀圭”(穀,善也,飾以粟文之圭,用以聘女)。“丈夫納征,加以大璋”,至于庶人,幣帛無過五兩。

古時婚禮為什么納征用玄纁、束帛、儷皮呢?當與其時主要生產(chǎn)方式為狩獵和農(nóng)耕分不開的,它代表一定歷史時期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水平。玄纁、儷皮不但是當時衣飾的貴重用品,而且都當作幣帛使用的。所以男子向女子求婚送去這些聘禮實是上好的禮物,它不僅保存有狩獵時代男子射獵的“勇敢和技藝”,還有男子親授勞動經(jīng)驗,維持家庭生活能力的社會功能。

關于“請期”之禮,即男方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從《詩經(jīng)》婚嫁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周代民間嫁娶所定婚期一般是在秋季至第二年的春季之間。

《邶風·匏有苦葉》寫道:“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蹦凶尤粢⑵?,就趁冰未化先過河。大約是在仲春二月?!缎l(wèi)風·氓》一詩中“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男子本欲于秋季未至之前就來迎娶女子,但女子卻勸解男子不要生氣,最好是秋天再來迎娶??梢?,在秋季之前行迎親之禮似乎有違禮法。由此推之,當時民間嫁娶時間應在秋季至來年春季之間。那時為何將婚嫁時間定于此時呢?這是由于這段時間是一年中的農(nóng)閑季節(jié),在此階段舉行婚禮不會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親迎是婿親往女家迎娶的儀式,它是六禮中最重要最繁瑣的成婚典禮?!夺亠L·東山》中“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寫的就是新婚的景況?!对娊?jīng)·大雅·大明》寫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后親迎太姒于渭水之濱有“文定厥祥,親迎于渭”的記載?!对娊?jīng)·大雅·韓奕》中“韓侯迎止,于蹶之里,百輛彭彭,八鸞鏘鏘”,也是寫親迎的隆重場面?!坝H迎”,在情誼上也表示男子對未來妻子的欽佩和重視,其表達極欲得之的愛慕之心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也有利于婚后夫妻之恩愛和好,使嫁女之家感到光榮。親迎,于禮不缺,也被看做是夫妻關系完全確立的基本依據(jù)。在當時還有一種習慣法:凡未親迎而夫死,女子可以改嫁,然而舉行了親迎之禮而后夫死,按禮俗,妻子就必“從一而終”了。所以后世亦重“親迎”之禮,直至今日。

“七出三不去”的離婚制度

“夫妻本是同林鳥”,男女結為夫妻,就要白頭偕老。在封建社會,雖然是男權社會,但男子也不能隨便休妻,早在西周時期,解除婚姻關系,就有了明確的禮制依據(jù)。

我國古代的“禮”和“法”為男子休妻規(guī)定了七種理由,即“七出”?!吨芏Y》中便給出了丈夫休妻的七大理由:“七出者,不順父母,出;無子,出;淫僻,出;嫉妒,出;惡疾,出;多口舌,出;竊盜,出。”也就是說,七條中占了一條,丈夫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休妻。但也不是隨便滿足一點就必然可以休掉妻子,也有保護女方的規(guī)定,即所謂的“三不去”。據(jù)《大戴禮記·本命》載:“有所?。ㄈⅲ?,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后富貴,不去?!薄叭蝗ァ钡囊馑际?,妻子因娘家無人,沒有歸處不能去;和丈夫共同守過公婆喪事的妻子不能去;娶時男方貧賤,后來富貴,不能去。

“七出三不去”不僅是中國古代離婚制度的特定形式,同時,它也是中國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內容。但當時“七出三不去”并沒有融入禮制因此沒有普遍的約束力。對于那個年代的普通人來說,娶妻尚屬不易,而出妻當然不會輕易為之,從《詩經(jīng)》中為數(shù)不少的棄婦詩來看,拋棄糟糠之妻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可見“三不去”也沒有在周代廣泛適用。

《邶風·谷風》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氣寫出,訴說丈夫喜新厭舊,而自己含辛茹苦卻受盡虐待,終被拋棄,感情凄涼、哀怨。一無疾聲怒顏之辭,盡是殷殷相訴的哀哀之語,通過女主人公自敘性的語言,把她勤勞善良溫順又帶軟弱的性格鮮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勤勞善良、溫柔多情、自信自強的女主人公,對于家中艱苦繁重的勞作,她任勞任怨。對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讓,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門,使她處在無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時,她還希望丈夫改變主意;當她已遭遺棄,不得不回娘家時,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來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門,“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丈夫背信棄義對她產(chǎn)生的強烈刺激,她無法忍受眼前出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實,更不能以平常之心來接受這一現(xiàn)實,所以反復詠之,以示銘心刻骨,難以忽忘。“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p>

《衛(wèi)風·氓》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氣,訴說了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棄的全過程?;叵肫浠橐龅氖?,女主人公是清醒的,她從愛情的幻想中走進現(xiàn)實,認識了現(xiàn)實的殘酷后,毅然決然與過去告別。女主人公認為自己并沒有錯,“女也不爽”,丈夫遺棄她只是“士貳其行”“二三其德”罷了。她本想與丈夫“及爾偕老”,但丈夫“老使我怨”,留給自己的只有無限的憂傷與哀愁,誰讓自己嫁錯了人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最終只能認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離婚不僅是當今社會不可避免的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中國古代社會不可避免的社會現(xiàn)象。在中國古代,“七出三不去”形成于周代,確立于漢代,完備于唐代,經(jīng)歷了由禮到法的發(fā)展過程,是中國古人離婚所遵循的重要原則?!捌叱鋈蝗ァ备灿谌寮覀惱淼赖碌捏w系之中,在中國古代社會發(fā)揮著穩(wěn)定婚姻家庭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它的形成、確立與完備深受儒家倫理道德的影響。作為中國古人智慧結晶的“七出三不去”制度,只要我們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夠對當今的法治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務于當今社會。

<<向左滑動 瀏覽河南省法學會簡介>>

喜歡本文,請點這里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18 11:05:03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后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后,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頭像
2024-01-03 07:01:46

可以幫助復合嗎?

頭像
2023-10-08 13:10:07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