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的希望》中的人體冷凍技術,能夠打開永生的魔盒嗎?

情感導師 5423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探尋生命的起源與歸宿,是科幻作品不變的母題,又時不時會與現實遙相呼應。

比如科幻小說《漫游金星》中,艾薩克·阿西莫夫將金星描繪成了動物王國的天堂,恰好在9月14號,一個國際天文研究團隊發(fā)現金星上生命存在的證據,震驚了全球天文學界。

文字描繪的奇幻想象,還有哪些正在刷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呢?

人體冷凍就是一例。

《凍結的希望》中的人體冷凍技術,能夠打開永生的魔盒嗎?

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恐怕不會想到,他在1931年發(fā)表的小說《奇異的故事》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去世后遺體被發(fā)射到太空中冷凍又復活的故事,在今天已經不再是奇談怪論,而是人類延續(xù)生之希望的一種現實選擇。

一個泰國的科學世家,在得知年僅兩歲、身患絕癥的女兒藥石無靈之后,說服全家將她進行冷凍,希望未來更加先進的醫(yī)療技術能夠拯救孩子。這也成為目前年齡最小的人體冷凍案例。

家屬究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做出選擇?他們真的相信親人能復活嗎?

這個交織著生與死亡的故事,因一部名叫《凍結的希望》的紀錄片,得以將其背后的邏輯、掙扎、思索、倫理,全面地呈現出來。

凍結的希望,與留住的愛

簡單介紹一下人體冷凍技術Cryonics,指的是在極低溫度(攝氏零下196度)以下保存人體,在技術成熟后解凍及治療。

原理聽起來并不難理解,現在利用低溫冷凍技術來保存生物細胞、凍卵等已經很普遍了。但讓整個人體從死亡到冷凍再到復活,其中的技術難點就變得復雜起來了。

首先冷凍技術需要在人體宣布醫(yī)學死亡后快速介入,通過按壓或LUCAS等心肺支持系統(tǒng),讓血液重新流動,然后注入神經營養(yǎng)物質等溶劑,再將身體進行初步降溫,再轉移至血液置換手術臺。隨后血液逐漸被不同濃度梯度和成分的冷凍保護劑替代。

第二也是最核心的冷凍過程,病人從手術臺被放進冷凍盒里保存,逐步下降到液氮溫度(零下 196℃)后裝入液氮罐中保存。而防凍劑能否支撐到復生的那一天,恒溫器是否會出現不可預知的升溫現象(此前發(fā)生過此類問題),都增加了人體冷凍實施的風險。

更令人無奈的是,世界上已經有很多成功人體冷凍的案例,但解凍實驗只在胚胎、老鼠和兔子等哺乳動物大腦這類實驗材料上成功過。盡管人體冷凍之父——羅伯特·埃廷格在他的著作《永生的期盼》充滿希望地寫到,“醫(yī)學科技將最終能夠修復人體的任何創(chuàng)傷,包括自然衰老和死亡”,但現實是,直到目前還沒有一例冷凍人體被成功復活。

即便充斥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為什么還有成千上百人前赴后繼想要被冷凍?有數據統(tǒng)計,全球申報登記的人體低溫保存志愿者已達3000多人。

他們的心路歷程,終于借由一部紀錄片《凍結的希望》,得以被人們所感知。

這位全世界年齡最小的人體冷凍參與者,是一名兩歲的泰國女孩艾因茲。

她罹患了最致命的腦癌,小小年齡便受盡了治療之苦,一共做了10次手術,12次化療,即便如此,癌細胞擴展很快,依然在某一天陷入昏迷,并且再也沒有醒過來。

視她如珠如寶的父親恰好是一位科學家,在艾因茲生病期間開始思考,如果找不到藥物和治療方法,怎樣才能把艾因茲留下來?

最終他說服全家人了解了人體冷凍這一技術,讓艾因茲在儲存罐中靜靜地休息,等待在一個沒有疾病的世界里重生。

目前,全球能夠獨立完成人體冷凍全部程序并可以長久保存的只有四家,分別是美國的Alcor、CI,俄羅斯的KrioRus和中國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最終,他們選擇了距離手術地點很近的亞利桑那州的Alcor(阿爾科)。

在進行冷凍之前,阿爾科CEO馬克思摩爾讓艾因茲的家長們做好心理準備,因為目前關于重生的技術猜想,可能在未來根本無法出現,5-10年內是無法復活的,再次相見是很難的一件事。

但艾因茲的父母和家人依然決定,留給小女孩一個希望。他們錄制給未來艾因茲的視頻中,告訴她——如果將來有一天醒來,希望你知道我們很愛你。

延續(xù)生命,等待希望,是許多冷凍技術參與者及其家人的初衷。幸好伴隨著技術的日益進步,不是只有好萊塢明星、科學家、科幻愛好者等等才能嘗試,普通人也可以擁有另一種選擇。

比如2016年,身患癌癥的14 歲英國女孩JS給法官寫了封信,希望自己能夠被冷凍起來,在未來有機會被救治并醒來,哪怕是幾百年之后。

2018年,山東泰安72歲的劉愛慧被宣布肺癌臨床死亡后,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接受了人體冷凍。她曾在生前對丈夫表示,人死了以后火化就是一把骨灰,自己的嘗試看是否真的能延續(xù)生命,也算是對社會做了貢獻。

把希望留給未來,是這些冷凍人及他們的親人,留給人類的火種。

死去的人能復活,真的能解鎖人類未來嗎?

當然,和所有的前沿技術一樣,人體冷凍技術同樣是一個“魔盒”。正如博爾赫斯的《永生》中所描繪的那樣,肉體的不死也可能讓人類進入到一座輪回的迷宮之中,被永遠囚禁,因為一旦沒有了死亡,生命中的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而《凍結的希望》這部影片,也嘗試引領我們對技術引發(fā)的潛在問題進行思辨。

一方面是倫理上的。死去的人能復活,本身就是挑戰(zhàn)社會現有倫理的事,這是否證明擁有金錢就等于擁有無限的生命?長此以往顯然會出現嚴重社會問題。事實上,在接受眾多泰國本地電視臺的采訪時,艾因茲的父親就一直在面臨“違背自然因果”“打擾靈魂飛升”之類的質疑……

同時,人體冷凍也在挑戰(zhàn)技術哲學。艾因茲能否順利復活,復活后的人還是不是“艾因茲”,都是一個未知數。為此需要腦科學家來幫助保存大腦中的神經元,以努力將艾因茲本人能夠帶到未來重生,而不是她的復制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一種“看看就好”的技術。

對于普通人來說,人體冷凍到底意味著什么?我想看過影片之后,大家會從一種對新技術感到刺激、神奇的情緒當中,變得慎重、理性,同時充滿希望。因為永生,不再是一種奢望,但選擇,卻關乎所有人的現實與未來。

生命的永恒循環(huán):打開迷宮需要的三道鎖

為什么我們需要這樣一部紀錄片,在當下探討一個充滿未知的科學命題?

我想,劉慈欣在《隱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么》一書序言中所提到的那句話,可以解釋這部紀錄片出現的意義。

他認為,“相對于有著明確現實意義的應用科學和技術,每個人更應該了解的卻是最基礎的科學理論,以及其最前沿的進展,因為這是人類眼中宇宙和大自然的最新圖景?!?/p>

探究人類的生存可能,是所有幻想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種。而必須承認的是,人們對于人體冷凍的需求是存在的。而解決技術不確定性與不可計算性的根本,不是對其避而不談、漠不關心,而是通過引發(fā)思考與討論,為新技術上幾道安全鎖。

第一道鎖:規(guī)則建設。對前沿技術進行政策法規(guī)層面的規(guī)則設計,才是規(guī)避風險,避免像基因編輯那樣為惡魔所用。比如在賀建奎宣布CCR5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出生后,我國衛(wèi)生部就發(fā)布了《生物醫(y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等新法規(guī)。

第二道鎖:大眾共識。除了嚴厲刑罰之外,預見性的探討能推進共識。因此,將新技術科普給大眾是十分必要的。

《凍結的希望》向我們展示了人體冷凍并不是一個遙遠的科學實驗,而是關聯著許多人的愛、希望與寄托。人類如何面對至愛的死亡,能否有另一種方式寄托哀思?人體冷凍所承載的除了技術本身,更是一種人文關懷。

第三道鎖:科技傳播。既然要激發(fā)大眾討論,那么科學傳播到底是從科學主義還是技術主義來解讀新應用,對科技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二者的區(qū)別在于,科學主義對科學改變人類生活前景具有積極樂觀的看法,而技術主義則秉持著過度推崇技術本身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悲觀論調。這也是大眾面對新技術時最容易出現的分歧。

愛與理性的矛盾糾纏,在人體冷凍技術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對于科學作品的傳播者來說,《凍結的希望》無疑很好地用一種充滿人文情懷的中立態(tài)度,將兩種思考都呈獻給了觀眾們。

博爾赫斯曾說,人類的生存實質是一次次的死亡體驗,“死亡使人們變得聰明而憂傷”。

對死亡和痛苦的感知與超越,正是因為人類心中擁有渴望憐惜的人,有害怕失去的東西,有希望挽回的珍寶。

如今,B站出品的獲獎紀錄片《凍結的希望》已于9月15日在全網獨播,Netflix同步全球播出,收獲了全網好評。其打動人的地方,或許就在于一種理性技術探討之上的溫度,我們能從中感覺到,永恒的也許不是一具肉體本身,而是深藏于人類心中不滅的深情厚愛。

一場死局,也可能是希望的破曉。這條技術突圍之路,比最終的結果更令人期待。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4 19:09:05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頭像
2024-07-14 02:07:42

如果發(fā)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么挽回?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