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老而不死是為賊”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探討

情感導師 7695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一、引言

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1]言論的匯編,儒家經典之一的《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倒數(shù)第二段中記載:“原壤[2]夷俟[3]。子曰:‘幼而不孫弟[4],長而無述[5]焉,老而不死,是[6]為賊[7]?!哉瓤燮涿刐8]””。譯文為“原壤伸開兩腿如簸箕一樣坐著,(一副倨傲無禮的樣子在等孔子,看到孔子過來,也無起身拱手揖讓的舉動)??鬃樱ㄒ姷剿?,緊皺著眉頭)說:‘年幼的時候不敬順兄長,長大了(又)不遵循禮儀道德,(活了這么久)老成這樣還沒有死,你這是敗壞倫常毀棄道德的賊?!ㄕf著)就用手杖輕輕敲了敲原壤的小腿”。大概是孔子熟讀詩書,《詩經.鄘風》中有相鼠篇,是一首諷刺無禮的詩,辭章簡潔而態(tài)度凌厲。全篇用老鼠來比喻人,說人如果不用禮儀規(guī)范自己,連沒皮沒骨和沒有身體的老鼠都不如,這樣不知禮義廉恥的人“不死何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通篇連用六個“無”字,你會看到一個聲色俱厲的道德衛(wèi)士形象躍然紙上。把憤怒的呵斥、無情的詛咒,全聚在三個“死”字,然后用手指頭,點擊在無禮之人的額頭上,叮叮作響。后世有人斷章取義,把這句話連起來說成“老而不死是為賊”,割裂孔子前面所說的話語,誤以為是孔子對老年人的一種辱罵,這顯然是與孔子斥責年老而無德行的人是賊的本意相悖。更有不尊老愛老的人,以偏概全地用這個短語來辱罵和攻擊老年人,實在是不應該。更何況,老年人人生閱歷豐富,知書識禮的人是老年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東漢末年劉煕所著,專門探求事物名字淵源的古老詞典《釋名》又說:“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9]”,家中有老人的,都稱作老神仙。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預計“十四五”期間將超過3億?!笆奈濉币?guī)劃綱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養(yǎng)老服務體系作出重要制度安排[10],如構建養(yǎng)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huán)境。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治環(huán)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構建家庭支持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形成老年人、家庭、社會、政府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11]。

如上所述,老年人如何幸福地安享晚年,需要國家從政策的層面進行規(guī)劃,同時我們全社會各類人群更要共同參與?!叭巳硕紩希壹矣欣先恕?,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現(xiàn)象。我們應該徹底改變那種視老年人為包袱、負擔,認為老年人就是體弱多病、無工作能力、依賴別人、保守、封閉的等一系列的舊觀念。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真正做到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醫(y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共同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大家庭。

辯“老而不死是為賊”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探討

二、老年人的定義和特點

(一)老年人的定義

老年人指處于生命周期最后階段的個體的人。人的一生要經過幾個階段,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然后到老年。在當代,是指受身心發(fā)展影響、不宜繼續(xù)全職工作、一般年滿70歲的人稱為“老年人”。由于人們的身心發(fā)展進程有早有遲,加上社會文明在不斷進步,就很難確定一個統(tǒng)一固定的進入老年期的時間;但在行政管理上涉及籌劃老齡政策與法規(guī)問題,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年齡界限,于是,1982年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各種文件中,統(tǒng)一將60歲明確為老年人的年齡起點。一些發(fā)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即將65歲確定為老年人的起點年齡。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確定的老年人標準是60歲?!袄夏耆恕笔且粋€具有特定蘊涵,且相對獨立的社會群體,無論是作為一種客觀度量,還是作為一種主觀認同,“老年人”群體古已有之,只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條件下,對“老年人”的年齡確認會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而有所變化。2014年,隨著世界人口壽命的提高,聯(lián)合國對各年齡階段的定義調整為50歲之前都是“年輕人”,50歲至70歲是“中年人”,包括準老年人和低齡老人;70歲至80歲之間是“年輕的老年人”,也簡稱為“中齡老人”;80歲之后才是年邁老年人,也稱為“高齡老人”。

(二)老年人的特點

1.準老年人的特點

準老年人泛指年齡在45—59歲階段的人。成年人從中年到老年的過渡時期為準老年時期。特點是:(1)一般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頭腦清楚,但這一時期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向衰退過渡;(2)處于更年期或更年期的主要時期,因而有可能產生一系列明顯或不明顯的更年期綜合癥;(3)經濟上自力能力、生活能力處于良好狀態(tài),正是為社會工作時期;(4)處于供養(yǎng)子女讀書學習、贍養(yǎng)照顧老人的中期或最后階段,一般工作、學習、生活節(jié)奏緊張、家務勞動較多。準老年人一般應注意身體的保養(yǎng)和心理的調適,要加強體育鍛煉和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會活動。

2.低齡老人的特點

低齡老人指年齡在60—69歲之間的老人。特點是:(1)身體尚好,頭腦比較清楚;(2)經濟上能自立,生活上也能自理,不僅不需要周圍人給予照顧,反而可以再為社會或家庭做些工作;(3)主要與配偶及未婚子女一起居住;(4)一般不甘寂寞,需要活動場所和參與機會,再就業(yè)愿望強烈。從現(xiàn)階段來看,發(fā)展中地區(qū)或落后地區(qū)人均壽命相對較低,因而低齡老人比重較大,高齡老人比重較低。

3.中齡老人的特點

中齡老人的特點是:(1)身體一般較差、多病,有的已臥床不起;(2)生活上基本上能自理,但能力較差,有相當部分已失去自理能力;(3)部分老人需要社會向他們提供經濟幫助、醫(yī)療服務和生活照顧;(4)部分老人能繼續(xù)為社會服務,尤其是知識分子;(5)較多的人已喪偶;(6)女性多于男性?,F(xiàn)階段發(fā)達地區(qū),中齡老人在老人中所占比重較大;發(fā)展中地區(qū)和落后地區(qū)中齡老人在老人中所占比重較低。

4.高齡老人的特點

高齡老人是老年特征最突出的人口。特點是:(1)一般經濟不能自立,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2)體弱多病,有的甚至臥床不起和神志不清,患癡呆癥比重較大;(3)大多數(shù)高齡老人需要家庭和社會向他們提供經濟幫助、醫(yī)療服務和生活照顧,繼續(xù)為社會服務的人很少;(4)高齡老人中大部分已喪偶;(5)女性多于男性?,F(xiàn)階段,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人口壽命長,高齡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重較大;發(fā)展中地區(qū)或落后地區(qū)低齡老人比重較大,而高齡老人比重較低。

(三)老年人的作用

在社會中,老人辛苦了一輩子,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理所當然的要受到大家的尊敬?!秴问洗呵铩とュ丁菲疲骸叭酥弦?,形益衰,而智益盛”,意思是:人到了老年以后,身體越來越衰弱,而智慧越來越旺盛??梢娢覈鴤鹘y(tǒng)老齡觀很早就認識到老年人是財富,而不是包袱。但是,人到老年,雖然在智力、體力等方面逐漸退化,然而據(jù)科學測定,一個年齡七十歲的健康老人,其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仍能保持其高峰的87%,加上老人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而還有相當?shù)膭?chuàng)造力,在社會上能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利用自己的專長、經驗、閱歷,做顧問或咨詢服務工作;用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風對后輩實行傳、幫、帶。老年人很可能利用過去在職時的關系,組織成一個實際利益群體,影響社會政治生活,在經濟、社會福利諸方面享有一定的特權,他們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正如拉法格說:“年老受尊敬是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痹诩彝ブ校藗兂Uf:“老人是個寶,家庭少不了”。老年人是家庭的主人,處于支配地位。有的協(xié)助子女或小輩管理家務,帶有助理家長味道。既是長輩,在家庭中就有其一定的地位或優(yōu)勢,其表現(xiàn)為是家庭的靠山,在家庭成員中起著調解作用,家庭教育作用。老人是家庭成員中間聯(lián)系的軸心。老年人是每個社會的寶貴財富,應充分認識其閱歷深、經驗豐富和家庭長者的種種優(yōu)勢及他們所擁有的特權,提倡敬老、養(yǎng)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

綜上所述,“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觀點不可取,它以少數(shù)的例證或特殊的情形,片面地根據(jù)局部現(xiàn)象來推論整體,這是一種誤導,是錯誤的結論。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老年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老年人不但不是賊,更不是累贅,而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全社會都應該“從我做起”,一起來關懷和愛護老年人,尊重老年人,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人情的溫暖,安享晚年。

三、老年人的權利和需要

(一)老年人的權利

1.老年人有人身自由權

所謂人身自由權是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時起直到死亡為止自始至終享有并受法律保護的一項基本權利。狹義的人身自由權主要指公民的身體不受侵犯,廣義的人身自由權還包括與狹義人身自由權相關聯(lián)的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與公民個人生活有關的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權是老年人行使其他一切自由權利和從事各種社會生活的前提。老年人的人身自由權主要有以下內容:(1)老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老年人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剝奪或者限制老年人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老年人的身體。(2)老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老年人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任何方法對老年人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3)老年人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老年人的住宅。(4)老年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老年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5)老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老年人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老年人。

2.老年人有文化教育權

指老年人依法享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包括受教育權,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權利。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老年人有繼續(xù)受教育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統(tǒng)一規(guī)劃”。老年大學、各類老年學校是實施老年文化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國家要發(fā)展老年文化教育,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舉辦各種老年文化藝術活動,保證老年人享有的文化教育權利得以落實。

3.老年人有社會經濟權

指老年人享有的經濟物質利益方面的權利,這是老年人實現(xiàn)其他權利的物質保障。老人所享有的社會經濟權利主要是:(1)勞動和休息的權利。老年人雖然退出了工作崗位,但勞動的權利并沒有喪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況下,可以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工作。老年人在從事法律允許的各種社會勞動中,享有休息的權利。(2)退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權。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實行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由國家和社會給予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養(yǎng)老金和其他待遇應當?shù)玫奖U希嘘P組織必須按時足額支付養(yǎng)老金,不得無故拖欠,不得挪用。(3)物質幫助權(參見“老人幫助權”)。

4.老年人有受養(yǎng)權

在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里,老人受養(yǎng)權指老年人有接受或者說有享受養(yǎng)老、扶養(yǎng)和贍養(yǎng)的權利。受養(yǎng)權是老年人的基本權益,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必然影響其他權益的實現(xiàn)。受養(yǎng)權的內涵,宏觀上看屬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條中的“獲得物質幫助”、“享受社會發(fā)展成果”兩個方面;從微觀上看則是養(yǎng)老金的支付、住房安排、生活料理、福利分享等經濟性利益。由于在我國城鄉(xiāng)普遍存在的傳統(tǒng)“家庭養(yǎng)老”模式,與改革開放后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小型化趨勢不相適應?!凹彝ヰB(yǎng)老”正在弱化,社會養(yǎng)老正在加強。當前養(yǎng)老模式的特點是:以家庭養(yǎng)老為基礎,社區(qū)養(yǎng)老為依托,機構養(yǎng)老為補充。

5.老年人有參與權

指老年人有參加社會生活各項活動的權利。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國家應當為老年人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备鶕?jù)社會的需要和可能,鼓勵老年人參加諸如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文化與科技教育、從事經營與生產及其他各種有益老年人的參與活動。所有這些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6.老年人有幫助權

又稱老年人社會幫助權、老人物質幫助權。是老年人接受或享受社會給予幫助的權利。老年人因特定原因不能通過其他正當途徑獲得必要的物質生活保障時,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生活保障、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我國憲法第四十五條就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和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崩夏耆耸巧鐣刑厥獾娜鮿萑后w,在社會上所享有的社會幫助權中相對更多、更廣泛。

7.老年人有訴訟權

是指老年人作訴訟主體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訴訟中享有的權利。對于老年人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訴訟權利:(1)控告權利。當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受害老年人除有權要求有關部門處理外,還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保護。(2)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3)申請回避的權利。老年人在訴訟過程中,如果認為辦案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時,有權要求其回避。(4)辯護權利。老年人作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所享有的一項權利。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時,被告人有權利辯護,人民法院也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5)上訴權利。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老年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時,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6)申訴權利。(7)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

8.老年人有健康權

老人健康權是指老年人應當享有的保持其軀體生理機能正常和精神狀態(tài)完滿的權利。所謂“軀體生理機能正常”,是指具備人的自然屬性應當具有的機能;所謂“精神狀態(tài)完滿”,是指人具備以自然屬性為基礎并為社會屬性所要求的智力和思維條件。老人健康權要求社會對老年人的衛(wèi)生保健和醫(yī)療待遇給予照顧和優(yōu)待,使老年人有獲得精神健康服務和慢性老年病康復護理的條件。

9.老年人有娛樂權

有的學者稱為老人休閑權或老人休閑文化權、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權等,指老人享有參加休閑文化娛樂活動的權利。這就是老年法中所說的“老有所樂”的具體體現(xiàn)。所謂休閑文化,包括學習文化、交往文化和活動文化,老人融入社會并參加這些文化娛樂活動。其作用就在于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為使老人能夠充分享受這項權利,應有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娛樂設施、文化活動場所和一定數(shù)量的專業(yè)指導人才。還應當鼓勵、支持文藝團體為老年人演出或制作影視作品。

10.老年人有繼承權

指老人依法享有繼承他人財產的權利。老年人有依法繼承父母、配偶、子女、養(yǎng)子女或者其他親屬遺產的權利,有接受贈與的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不得侵吞、搶奪、轉移、隱匿或破壞應由老人繼承的財產。根據(jù)我國婚姻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繼承法第十條規(guī)定,父母(包括養(yǎng)父母和互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父母)是其子女(包括養(yǎng)子女和互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遺產的第一順序繼承人。這就充分說明老年人可以繼承子女的財產。配偶的財產可以互相繼承,更是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的。老年人享有法律所規(guī)定或者被繼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11.老年人有就醫(yī)權

又稱老年人就醫(yī)優(yōu)先權、優(yōu)惠權、醫(yī)療保障權。它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所稱的“老有所醫(yī)”。就醫(yī)權,嚴格地講也屬于受養(yǎng)權的一部分,因為若無醫(yī)療方面的保障,受養(yǎng)便不能正常、持續(xù)地進行。就醫(yī)費用除由醫(yī)療保險解決基本部分外,可由贍養(yǎng)費解決。仍不足時,國家給予適當幫助。還可以提倡社會救助。從就醫(yī)機構看,除綜合醫(yī)院、專門醫(yī)院要對老人就醫(yī)給予照顧外,還應專門設立老年病醫(yī)院或老年人診所、病床,并要重視老年醫(yī)學的研究,加強老年病的預防,培養(yǎng)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

12.老年人有特別保護權

指老年人除了有一般公民權益保護的需要外,還有針對老年人這一弱勢群體規(guī)定的需要特別保護的權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章規(guī)定的老年人有以下六個方面需要特別保護的權利,即被贍養(yǎng)的權利、收取贍養(yǎng)費用的權利、婚姻自主的權利、處分個人財產的權利、繼承親屬遺產的權利、依法接受贈與的權利。

(二)老年人的需要

從一般意義上講,老年人的需要包括:

1.基本物質生活需要。老年人身體日趨衰退,逐漸失去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必須保證其基本經濟收入,包括退休金或過去無工作、老來無人供養(yǎng)的老人從社會獲得的老年福利待遇等。

2.醫(yī)療保健的需要。老年人病痛多、健康狀況日益惡化,需要經常看病治療,或進行療養(yǎng),年齡越大對醫(yī)療保健的需求越多。

3.精神慰籍和生活照顧。由于老年人的閑暇時間增多,加上現(xiàn)代社會代溝和家庭空巢現(xiàn)象嚴重,因而老年人孤獨、精神空虛、感情脆弱;同時,老人生活的自理能力差,有的甚至失去自理能力,這就需要家庭子女和社會的精神慰籍、生活照顧。

4.參與社會活動和參加學習、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等需要。部分老人身體尚好,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和各項社會事務活動、更新知識、參加文娛體育活動,這是老年人發(fā)揮余熱、寄托感情、有益身心健康的需要。

四、老年人的飲食起居和身心保健

人體進入了老年期,身體機能就會出現(xiàn)生理功能和形態(tài)方面的退行性變化。其生理特點表現(xiàn)為臟腑氣血精神等生理機能的自然衰退,機體調控陰陽協(xié)調的穩(wěn)定性降低。如肺活量下降,動脈彈性減低,血壓升高,腦部和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明顯減少,消化道的蠕動和分泌功能減弱,膀胱括約肌和尿道括約肌萎縮,抗病能力減弱等。生理和生活的改變又會帶來心理上的變化,如失落感、多疑、煩躁易怒等心理狀態(tài)為常見現(xiàn)象;甚至產生性情突然改變,如異常的固執(zhí)、刻板、保守和猜疑等。因此,老年人的養(yǎng)生保健關鍵在于保持健康的生命狀態(tài),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一)起居

《管子.形勢解》中說:“起居時,飲食節(jié),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意思是:人們的起居要按時,飲食要有節(jié)制,著裝要與氣候的冷熱相適應。這樣做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和長壽。

老年人氣血不足,護持體表營衛(wèi)的氣機常常處于虛弱的狀態(tài),容易導致風寒外感,所以要謹慎對待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宋代陳直撰著,元代鄒鉉續(xù)增《壽親養(yǎng)老新書》中指出,凡行住坐臥,宴處起居,皆須巧立制度。說的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要講究規(guī)律,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老年人的居住環(huán)境應以安靜清潔、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濕度適宜、行動方便為好。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但是不可以貪睡,貪睡會影響精神氣息,整天都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應該根據(jù)個人的生物鐘,并結合居住周邊的環(huán)境制定良好的作息時間表;老年人睡眠淺,容易醒,可以晚睡早起,但是一定要時間充足。要注意適時添減衣服,根據(jù)氣候變化調整衣著,尤其要注意胸、背、腿、腰和雙腳的保暖。要盡可能做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但是不能過度疲倦,以免“勞傷”致病。要注意個人清潔,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早晚刷牙洗臉。要定時排便,經常保持大小便通暢,以排除導致二便障礙因素引發(fā)的其他老年退行性疾病。

(二)飲食

《壽親養(yǎng)老新書》的飲食調節(jié)章節(jié)中指出,年高之人,真氣消耗,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血氣。因此要謹慎對待飲食,才能祛病延年。相反,如果不忌生冷、饑飽無度,就會損害健康。老年人的飲食,要做到營養(yǎng)豐富,適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更要搭配合理,滿足人體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所需。

1.食宜多樣:老年人的飲食應該多吃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含碘的海產品。因為豆制品內含有優(yōu)質蛋白,利于老年人吸收,是最適合的蛋白質。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及鉀鹽,對心血管有明顯保護作用。海產品中含碘高,可以破壞鈣質在動脈壁中的沉積。最好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及動物內臟,因動物脂肪及內臟可促進動脈硬化。少吃糖和淀粉。老年人胰腺、肝臟供血減少,胰島素和肝臟耐糖能力降低,所以應該控制甜食和淀粉類食物(主食不可過量)。最適合食用含膽固醇低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草魚、鯉魚、甲魚、海蜇、海參、小白蝦等。尤其牛奶為老年人適合的食品,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而且維生素A能影響致癌物質的代謝。常飲牛奶可降低消化道癌癥的發(fā)病率。每日應多進食蔬菜和水果,并適量搭配粗糧,如玉米、大豆、綠豆、小米等。

2.食宜清淡:少吃鹽,每天食鹽應控制在10克以下,患高血壓的老年人應控制在3~5克。因為食過多的鹽容易使體內鈉鹽過剩,造成鈉離子潴留,引起血壓升高。正常人上午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促進食物分解、合成與代謝作用。所以早上,中午進食不易引起熱量過剩而增加體重。晚上腎上腺素分泌下降,晚餐應該以清淡為主。早餐應占總熱量的35%,午餐應占總熱量的45%,晚餐只應占總熱量的20%。

3食宜少緩:進食不可過急過快,應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使唾液大量分泌,不但能幫助消化,還可以殺菌和抗病毒,同時避免“嗆、噎、咳”的發(fā)生。老人神經共濟機能差,容易發(fā)生食物嗆入氣管,這個時候食管既壓迫氣管,氣管膜狀平滑肌組織受到外物刺激又發(fā)生反射性痙攣,進而抽搐產生哮喘,會加重窒息,甚至導致死亡。所以更要小口細嚼,就餐時不能高談闊論和狼吞虎咽,避免意外發(fā)生。因每日活動量少,消耗熱量也少,過多攝入熱量則可轉化為脂肪,使血脂升高,并增加體重。過胖是不利的,標準體重應該是“身高(厘米)-105=標準體重(公斤)”。例如:1.7米的身高,體重應為65公斤。肥胖者應適當多做體力勞動和鍛煉,以增加熱量的消耗。并取消吃零食的習慣,減少熱量攝入。尤其晚飯后坐下看電視、吃零食最容易促使脂肪堆積。

4.食宜溫熱熟軟:最好晚餐喝一些稀粥及清淡蔬菜。飲食不要過熱或過冷,以免刺激口腔、咽喉、食道。“以熱不炙唇,冷不振齒”為度,就是說,以“熱不燙嘴唇,冷不凍牙齒”為判斷標準。老年人牙齒松動,咀嚼困難,因此適宜食用軟的食物。細嚼使食物磨碎可以減輕胃的負擔,利于健康長壽。

5.老年人飲食五不宜

(1)多吃少餐。空腹時間較長,造成體內脂肪積聚的可能性就增大。

(2)晚餐過遲。晚飯時間過遲,并且是進食難消化的食物,會加重膽固醇 在動脈壁上的沉積,促使動脈硬化發(fā)生。

(3)喜吃精糧。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糧,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麥的麩皮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纖維素,例如鉻、錳在全谷類、豆 類、堅果類中含量最高。若經過加工精制以后,這兩種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 用缺乏這兩種元素的飼料去喂養(yǎng)大鼠及家兔,動物就容易發(fā)生動脈硬化。植 物纖維素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使血膽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 太少,不容易產生飽腹感,往往造成過量進食而發(fā)生肥胖。因此,長期進食低 纖維素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則增高。

(4)過食肥甘。過多地食用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 肉、豬肝、皮蛋、蟹黃、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絕對禁食上述食 物。近年來有人研究證明,正常的膽固醇并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腐敗的膽固醇才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元兇。因此,一些動物油,特別是豬油不宜儲存過久,若已變質,顏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敗味,則不要食用。糖分攝入太多,過剩的部分就會轉化為脂肪。隨著血脂增高,冠狀動脈發(fā)生血栓的機會也就 增多。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糖能使肝臟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正常人吃高糖飲食3 周后,血中甘油三脂會升高1倍多。若給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飲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5)偏食挑食。偏食挑食往往造成營養(yǎng)素吸收不完全。如果綠葉蔬菜吃得 少,常會發(fā)生維生素C缺乏,而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減輕或防止動脈硬 化。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膽固醇在糞便中的排泄。還有人不吃大 蒜、洋蔥,嫌它們有特殊氣味,殊不知大蒜、洋蔥有著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綜上所述,不良飲食習慣與血脂過高、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確有密切關系。為了延長壽命,老年人應該徹底改變以上各種不良飲食習慣,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保證身體的健康。

(三)精神保健

由明代高濂(1591年)匯編明萬歷以前主要的養(yǎng)生著述而成養(yǎng)生學著作《遵生八箋》,全書共20卷,分八類: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處、延年祛病(論述氣功、按摩、節(jié)欲等)、飲饌服食、燕閑清賞、靈丹秘藥、塵外遐舉。該書既講求清心寡欲、恬淡虛無,又注意怡情樂性。書中的養(yǎng)生經驗,可以作為老年人細讀借鑒的好方法。對于老年人來說,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最重要的是防止毫無節(jié)制的傷悲。傷悲通常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懷舊,人老戀舊事,喜歡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而過多地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憶,必然會因過去的好時光逝去而感到傷悲。久而久之,便會使心情抑郁,性格也會隨之變得孤僻。其二是失落感。離退休后無所事事的清閑,某種愿望或打算落空的遺憾,都會產生失落感和傷悲。其三是懷念故人,老來失伴,摯友作古,都是老人的大不幸。但悲傷過度,不僅于事無補,還容易損傷神志?!鞍Т竽^于心死”,精神崩潰往往是身體衰竭的前奏。由此看來,老大傷悲,是老年養(yǎng)生之大忌,須時刻提防。舒適的心理環(huán)境既靠社會和家庭提供,也靠老人自身調節(jié)。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過去的事情經已無法挽回,更不可以重來。如果老人能做到處世超脫,閑中求樂,一定會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要保持較好的心理,還須常用腦。人進入老年之后,脫離了原來繁忙而緊張的工作,過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舒適”生活。然而,正是這種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停滯、懈怠,加速了衰老的進程,使人未老先衰。盡管腦細胞的數(shù)量會因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但卻可通過提高腦細胞的工作效率來彌補這一缺陷。經常積極用腦,可使大腦保持年輕時腦細胞迅速增生期的那種活力。腦的CT 掃描表明,經常用腦的老人比其他同齡人大腦萎縮減少,空洞也少。日本一位科學家用超聲波測試發(fā)現(xiàn),積極從事腦力勞動、善于思考的人,腦血管多處于擴張狀態(tài),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大腦衰老。 古人有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以一日不養(yǎng)?!币嗍钦f明了人到老年一定要用腦、養(yǎng)腦。用腦不可過度,過度用腦反而加速腦的衰老。老年人日??梢宰鲆恍┨钭钟螒?,數(shù)獨等,是一個很好的老人用腦方式。

(四)形體運動保健

1.散步

飽食而坐而臥,會得積聚不消之病,手足痹、面目梨奸,或成氣病頭風。俗云:“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鄙⒉骄褪菑娜蒗獠?、四肢自然和諧的運動,可使全身關節(jié)筋骨得到適度鍛煉,氣血流通,經絡暢達,清神志,益五臟,故能防治神經衰弱、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病和消化不良癥等,被養(yǎng)生家們奉為眾多健身方法中最好的方式,有“百練不如一走”之說。馬克思認為,最有效的、最適宜的鍛煉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 “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泵刻觳簧儆?0-45分鐘,或隔天做1小時以上的散步鍛煉?;騿枺裁磿r候適宜散步?①飯后宜?!冬構钟洝罚骸肮胖先?。飯后必散步為逍遙。”②睡前宜?!蹲蠋r隱書》:“每夜入睡時,繞室行千步,始就枕。”小勞利于入寐。③需閑暇?!独侠虾阊浴罚?“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謂,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須得一種閑暇自如之態(tài)。”

2.八段錦

中國古代的一種健身防病體操。最早見于宋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八段錦的八段為八節(jié),錦的意思是精心選編的各種動作。 “在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是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發(fā)展影響最大的一種”。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時,就一直堅持練習八段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八段錦有坐八段錦、立八段錦之分,北八段錦與南八段錦,文八段錦與武八段錦,少林八段錦與太極八段錦之別,在我國深受知識分子和練習者的喜愛。

八段錦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和運動強度。因此,在初學階段,習練者首先要克服由于練功而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如肌肉關節(jié)酸痛、動作僵硬、緊張、手腳配合不協(xié)調、顧此失彼等。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和數(shù)量的習練,才會做到姿勢逐漸工整,方法逐步準確,動作的連貫性與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對動作要領的體會不斷加深,對動作細節(jié)更加注意,等等。初學階段,八段錦要求習練者采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動作熟練后,逐步對呼吸提出要求,習練者可采用練功時的常用方法要要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后,開始注意與動作進行配合。這其中也存在適應和鍛煉的過程,不可急于求成。最后,逐漸達到動作、呼吸、意念的有機結合。

由于練功者體質狀況及對功法的掌握與習練上存在差異,其練功效果不盡相同。良好的練功效果是在科學練功方法的指導下,隨著時間和習練數(shù)量的積累而逐步達到的。因此,習練者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合理安排好運動量。八段錦動靜相兼、松靜自然,柔和緩慢、圓活連貫,適應于不同人群的健身鍛煉。長期習練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機體抗衰老能力,改善心理健康。

3.十二段錦

十二段錦在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6年)已有記載,是一套坐勢練功的健身方法。十二段錦屬古代導引術,由十二段動作組成。用“錦”字來命名,表示作為一套完整的坐式導引功法,猶如一幅精美華貴、連綿不斷的畫卷。據(jù)考證,十二段錦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清代乾隆年間徐文弼編輯的《壽世傳真》一書,其功法內容則來自于“鐘離八段錦法”。十二段錦繼承了原功法動靜結合、身心兼練的精髓,把按摩、導引、入靜、存想等傳統(tǒng)的氣功方法融為一體,加強了頸部、肩部、腰部、腿部運動,注重全身性鍛煉,具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它不拘泥于古人之見,融傳統(tǒng)性與時代性于一體,是對傳統(tǒng)十二段錦的再次升華,是一套集修身養(yǎng)性、娛樂觀賞于一體的健身功法。十二段錦以其意形相隨、動息相合,動靜相間、形神共養(yǎng),強調伸展、注重按摩,適應于不同人群的健身鍛煉。長期習練有助于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老年人動脈硬化風險、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脂肪含量等,特別是對老年人的心臟機能、心臟神經的整體功能狀態(tài)有積極作用。

十二段錦中除預備勢、收勢外,共包含12式動作,分別是:第一式 冥心握固;第二式 叩齒鳴鼓;第三式 微撼天柱;第四式 掌抱昆侖;第五式 搖轉轆轤;第六式 托天按頂;第七式 俯身攀足;第八式 背摩精門;第九式 前撫脘腹;第十式 溫煦臍輪;第十一式 搖身晃海;第十二式 鼓漱吞津[12]。

五、老年人如何與另一半以及子孫后輩相處

(一)老年人夫妻之間的相處

網絡上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詩句,“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是漢代樂府古辭《白頭吟》中的兩句。原詩描寫一位被遺棄的女子,向感情不專一的男子表示決裂的情懷?!霸傅靡恍娜?,白頭不相離”,表現(xiàn)出自古以來廣大女子,希望與她相愛的人長相廝守,直到白頭也不分離的真誠愿望。大多數(shù)老年夫妻在年輕時,重心都在兒女和各自的事業(yè)上,彼此感受的交流較少,當子女成家立業(yè)、自立門戶之后,老年人便出現(xiàn)兩種心理狀態(tài):一是喜悅欣慰感,兒女已經成家立業(yè),走入社會,順利完成了父母的職責和使命;另一種是失落孤獨感,兒女工作和成家獨立門戶以后,難得見上一面、聚上幾天。再加上老人退休以后,從職業(yè)場所轉回到小家庭,老夫老妻朝夕相處,相依為命。這個時候,才突然領悟到夫妻關系比子女關系、同事關系更為重要。深深體會到老夫老妻之間誰都離不開誰,這時老年夫妻之間交流感受的時間多了,交流情感的需求也增強了,彼此之間的相關需求和依賴感比新婚之時更為深切。老年夫妻比少年時期更加相親相愛,親密無間,彼此真正地無法分離。

老年人夫妻之間的相處,首要的是,雙方要互相尊重,共同相處了幾十年,應多想對方的好處,少念短處,大小事都不固執(zhí)己見,而是尊重對方意見,彼此之間要互相諒解,互相體貼。身體較好的一方要耐心、體諒,不可厭煩、急躁、更不能為區(qū)區(qū)小事糾纏不休。同時,夫妻雙方也應適當掌握相處的藝術。如彼此常說一些表達對對方鐘情和愛慕的話,以喚起對方與你最珍貴的回憶和幸福的時光;彼此贊賞和崇拜,讓對方生活在自信、甜蜜之中,注意保持和諧的性生活。老年夫妻還要有豐富的家庭生活內容,例如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安排一些學習和文化娛樂,有條件和能力的可寫回憶錄、練習書畫等,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使夫妻雙方共同參與活動。人進入老年的行列,患難與共和你生活大半輩子的伴侶尤為重要。只有雙方相互尊重,互敬互諒,和諧相處,才能一起走完人生的最后時光,使得晚年生活更加圓滿幸福。

(二)老年人與兒孫輩相處

1.代際溝通

一般來說,老年人對事物的是與非、善與惡和它重要性的評價。有以下特點:

(1)老年人有漫長豐富的人生經歷,已逐步形成對世間一切事物的固定看法和評判標準,其價值觀具有穩(wěn)固性;

(2)老年人生活經驗多,因而思考和處理問題時總是反復顛量、老陳持重,其價值觀具有穩(wěn)重性;

(3)老年人的觀念往往落后于形勢,因而有時顯得陳舊、過時,甚至消極,其價值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老年人的價值觀是受其固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支配的,既具有可貴的優(yōu)點,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為老年人,既要發(fā)揮長處和優(yōu)勢,但也要經常根據(jù)社會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充實新知識,使自己的價值觀與社會的發(fā)展同步。

不可避免地,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和志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最是正常不過了。年輕一代與老一代之間由于年齡、社會閱歷、社會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體力、精力、生活情趣等的差異,因而導致了兩代人在價值觀、人生觀、生活感受和行為方式,特別是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和隔閡。如現(xiàn)代化導致生活節(jié)奏變快,這同老年人生活節(jié)奏變慢發(fā)生矛盾。這種矛盾沖突的結果,常常使老年人心理造成緊張不適,煩躁和自卑感,最終造成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代溝的加深。代溝所造成的差異在各個時代、各種社會都是客觀存在的,它歸根到底是兩代人社會化程度的差異。消除代溝的矛盾,關鍵是兩代人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理解,取長補短。解決好代溝問題有利于新老交替和社會的安定團結。

2.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互動

老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動是老年人家庭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互動關系。一方面,雙方存在著情感、精神上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老年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也提供生活上、物質上的相互幫助與支持。研究表明,老年父母對子女的角色是偏重情感方面的,而提供忠告和工具性角色則是次要的。代際溝通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老年父母要理解年輕一代的子女。由于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點,也由于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接受的教育及所取得的社會地位的不同,年輕人具有了不同于父輩的思想觀念、價值標準,因此老年父母要去盡可能地理解年輕人,不要總是看不慣,也不要總是抱怨子女。老年人不應“倚老賣老”。

第二,年輕一代的子女也要努力理解老人。老人辛苦一輩子,長期的生活磨練使他們對自己的經驗、人生觀等深信不疑,同時由于年紀的緣故,老年人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和勇氣都有所下降。年輕人應多加理解,而不要抱怨老人的頑固守舊,同時也不要把年輕作為自己驕傲的資本。

第三,雙方要采取正確態(tài)度,溝通代際差距:(1)接納,一方自愿放棄原有觀點并心悅誠服地接受另一方的意見和觀點,這通常是個以理服人的過程;(2)融合,把雙方的意見,尤其是雙方意見中的優(yōu)點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被雙方都認可的更完善的意見;(3)折衷,雙方求大同存小異,彼此都做出一些讓步,雙方的觀點都是部分地被接納,這樣使矛盾得到緩和;(4)并存,在非原則問題上兩代人不相一致,如生活志趣、愛好及生活習慣等,那么也不必,有時也不能強求一致。雙方的個性可以并存,而且應相互尊重。即使是原則問題,只要雙方能冷靜客觀地對待,且不失和氣,那么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并存,并讓實踐和時間的發(fā)展來解決這些問題。

第四,在代際關系中,兩代人都應顧全大局,搞好團結。①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要大公無私。年輕人尤其要克服自私自利、對眼前實惠斤斤計較的缺點。②要重視個人品質的磨練,做到心胸開闊,視野廣闊;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覺做到不猜疑,不嫉妒,不背后說壞話。③加強自我意識,要正確認識自己,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自己,保持“自知之明”,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向著有利于代際關系的方向發(fā)展。

3.老年人與子女相處十忌

老年父母與子女相處時有以下“十忌”:

①忌偏袒。對所有子女(包括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養(yǎng)子女和繼子女)都要一樣對待,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不應該厚此薄彼。

②忌傳話。不要在背后和親友議論晚輩,以免誤傳,造成誤解。另外,更不要在子女之間傳話,以免引起子女不和。對于子女間的矛盾,要多勸說,多做調和工作,而不要在一旁煽風點火。

③忌猜疑。不要捕風捉影,無事生非。有問題時應該當面與子女說明,有疑問時應該當面向子女問清,不要在背后瞎嘀咕,更不要滿腹狐疑地亂猜測。

④忌挑剔。子女們往往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志向,有他們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方式,老年父母應多理解子女,不要百般挑剔,更不要橫加指責。

⑤忌專斷。不能只要求子女尊重自己,而自己卻不尊重子女的各種權利。千萬不可獨斷專行,不可以要求子女總服從父母的意志去行事。

⑥忌談錢。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不管子女的生活條件、經濟狀況,在金錢上與子女斤斤計較,糾纏不清。

⑦忌遷就。對于子女的缺點和錯誤,絕對不能姑息遷就。發(fā)現(xiàn)子女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就應當馬上指出,予以批評教育,而不要怕鬧矛盾。

⑧忌冷漠。對子女不要總擺著長輩的架子,不要整天板著面孔而沒有笑容。要關心子女,不要對子女的事情不聞不問。

⑨忌嘮叨。對子女不懂的事要耐心指教,對子女的錯誤也要批評,但是千萬不可以嘮叨得沒完沒了。盡管有研究認為嘮叨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好處,但是不停的嘮叨常會影響老年父母與子女的感情。

⑩忌偏激。老年人遇事應當冷靜,不要在未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就批評、教訓子女,不要說絕話,更不要做絕事。過于偏激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還容易加深矛盾,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變得疏遠。

4.理想的祖孫關系

上了年紀的人,見了隔輩人格外疼愛,這是可以理解的。許多老年人在同孫兒輩的親密相處過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但隨著這一代人的成長及祖孫關系的處理不當,又逐漸生出一些苦惱來。大致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其一是過分溺愛和嬌慣引起的;其二是因偏愛某一個孫輩所引起的;其三是盼孫輩成龍心切所致;其四是同子女或親家因管孩子或帶孩子所引起的不愉快所造成。老年人疼愛孫兒輩是人之常情,但疼愛得不當便成溺愛。對孫兒輩應“愛之以德”,而不是“愛之以姑息”。也就是不要對孫兒輩溺愛,更不能護短,而要注意對孫兒輩有嚴格的要求,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這種愛不單單是給予一種物質上的照顧,而且是充滿著一種精神上的關懷和期望;不僅要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愛護和關心孫兒輩,而且要在思想上、工作上幫助小輩健康成長。同時,老年人真正的“愛幼”還應當超越具有血緣關系的家族之間長輩對晚輩的愛,而要擴展到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愛,真正實現(xiàn)“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tǒng)美德。老年人疼愛孫兒輩,要愛得其法,有正確的、科學的態(tài)度,并且建立起親近的、具有權威性的、和平、自由、平等的理想祖孫關系。

(三)孝道與仁義

中華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倫理的支柱,道德的核心和基礎。中國孝文化的主要內容集中反映在儒家所編的《孝經》中,強調孝為德之本,“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在社會發(fā)展中,中國人民規(guī)范了孝,孝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人們認可了孝道,便自覺地孝敬父母,尊愛家人,和睦鄰里,奉獻社會,回報祖國,效忠民族,以及自愛、自重、自強、自我完善,成才成賢,把偉大祖國建成和諧社會。《禮記.禮運》說:“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庇?,《禮記.表記》也說:“威莊而安,孝慈而敬。” 說的是,仁義它包括父母要對子女慈愛,子女要對父母孝順,兄長要作出良好的榜樣,做弟弟的要敬順兄長。孝慈是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相互成就,互愛互敬。只有這樣,才能家庭和睦。古語有云:“萬兩黃金未足貴,一家安樂值錢多?!边@兩句韻語出自元末明初戲曲作家高明《琵琶記》?!杜糜洝肥歉呙鞲鶕?jù)流傳在宋、元民間的傳說改編而成的南戲劇本,寫趙五娘與蔡伯喈(即東漢的蔡邕)悲歡離合的故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萬兩黃金雖多,但并不足貴,不能因金錢名利出賣靈魂,在家庭中天天爭吵而天翻地覆。比黃金更值得珍貴的是一家老幼的平安,是家人團聚的歡樂。這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金錢固然重要,但相比較而言,更重要的還是一家人的安樂和諧。古人不是也說:“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黃金有價情無價”嗎?尤其在當今社會,不要一味鉆到錢眼里去了,構建社會和家庭的和諧,也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目的。

(四)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guī)定:“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迸按夏耆耸欠缸镄袨?。虐待罪是指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經常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jié)惡劣的犯罪行為,虐待罪具有以下特點:(1)必須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親生子女、繼子女、養(yǎng)子女)、公婆、兒媳、兄弟姐妹等。(2)必須是加害人故意的虐待行為。虐待方式主要有:肉體折磨,如捆綁、毆打、凍餓;精神摧殘,如侮辱、謾罵、譏諷以及禁閉之類的限制人身自由等。(3)虐待行為是惡劣的、長期的、一貫的。

如果只是偶爾打架、吵罵,或者態(tài)度粗暴等不能視為虐待行為,不構成虐待罪,但也應予以批評教育,有這種表現(xiàn)的子女應向老人賠禮道歉。這并不是說,不構成犯罪,就不能進行任何處罰。根據(jù)虐待行為的情節(jié),如果其虐待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則可以對行為人進行相應的治安管理處罰,如拘留、罰款、警告等。

六、老年人應有的生活態(tài)度

(一)寵辱不驚

《荀子·榮辱》一文:“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币馑际牵盒那榭鞓?,性格平易的人常常是長壽的,心中憂慮的人常常是短命的。這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況關于人的心情、性格與壽命長短關系的精辟見解。2200多年前的荀況就已認識到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明眼觀世情

“摩挲老眼從頭看,只有青山無古今?!蹦﹃?mó suō)是用手撫摸的意思,這兩句詩出自南宋詩人戴復古(1167—?年)《懷雪蓬姚希聲使君》中,意思是說,我用手擦亮雙眼,把世界仔細重新看了一遍。雖然宦海沉浮不定,人事變幻無常,但那青山綠水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詩人由靜到動,用不變的“青山”襯托變幻的世事,勸人以達觀的態(tài)度看待人事榮枯。

(三)豁達大度

俗語有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這是出自南朝梁國的沈約所撰《宋書·庚公傳》。姑公即公公和婆婆。意思是,公公婆婆們和一切長輩,對后輩不要認真計較,必要時可裝聾作啞,也就是說要豁達、寬容、大度。

(四)與人為善

美國密歇根大學,對某一特定地區(qū)2700個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了十幾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他人融洽相處的人,預期壽命顯著延長,且在男性尤為明顯。融洽的人際關系之所以有益于健康,專家認為,幫助他人,可以激發(fā)友愛的感情,從中得到來自大腦的有益分泌物。這種分泌物是自然的鎮(zhèn)靜劑,可使人獲得內心的溫暖,并有效解除心中的煩惱??茖W家還發(fā)現(xiàn),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行為,有益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而情緒與免疫系統(tǒng)是緊密相關的,神經系統(tǒng)連接大腦和骨髓及脾臟,使人產生抵抗感染的細胞免疫受各種疾病的侵襲。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學者證實,聽不進他人意見,或者一經接觸就暴跳如雷的人,血壓一般比常人高。由此可見,溫和的性格和充滿善心的生活,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五)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1574—1646年)《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意思是:年輕人不可因青春年少而過分自信、驕傲自滿,老年人也不可因年邁力衰而自暴自棄。這是對年輕人和老年人諄諄告誡的發(fā)人深省的警句名言。

(六)看淡生死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出自唐代李白《擬古風十二首》。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對人世間生和死的看法。李白認為,人生在世短短幾十載,活著的時候,就像來去匆匆的過往客人;死去的時候,就像在外面勞碌了一天而要回家的人。是的,生死是自然規(guī)律,有生必有死。但生死都應適得其所,順其自然,并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吧邽檫^客,死者為歸人”這兩句詩,是對生死的徹悟。現(xiàn)如今可用來勸人珍惜生命,積極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在有生之年充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人,先世是宋國貴族。幼年生活貧賤,學無常師,傳曾問禮于老子。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禮制)的言行規(guī)范(克己復禮為仁),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孝悌為仁之本),仁是品德素養(yǎng)恭(莊重)寬(寬厚)信(誠實)敏(敏達:敏捷而通達事理)惠(慈惠)的總稱。(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編輯部:《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第4冊,第422頁。)

[2] 原壤:孔子的老朋友,《禮記.檀弓下》記載他一段故事,說他母親死了,孔子去幫助他治喪(沐?。?,他卻在棺材上唱起歌來了(類似于莊子妻死箕踞鼓盤而歌,見《莊子.至樂篇》),孔子只好裝作沒看見。大概這人是一位另有主張(偏向于老莊)而立意反對孔子的人。(見: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版,1980,第159頁。)

[3] 夷俟:夷,有解釋為蹲,有解釋為踞(《論語注疏》);有解釋為蹲踞(《論語集注》);有解釋為箕踞(《論語譯注》)。《康熙字典》解釋為展足箕坐。古人席地而坐,伸開兩腿坐著,形狀如簸箕。個人以為以上解釋形有余而神不足。如《荀子·修身》說:“容貌態(tài)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遠,庸眾而野”,再次,《禮記.曲禮上》:“坐毋箕。”(疏:“謂舒展兩足,狀如箕舌也?!保?,又如漢揚雄 《法言·五百》:“或問:‘禮難以彊世?’曰:‘難故彊世。如夷俟倨肆,羈角之哺果而啗之,奚其彊?’”,其中倨肆為倨傲放肆。綜上,因此“夷俟”應解釋為伸兩足箕踞而坐,作倨傲無禮之態(tài)。

[4] 孫弟:即“遜悌”,又作“遜弟”,是敬順兄長的意思。

[5] 無述:述,為述遵,即遵循。無述,即不遵循禮儀道德。《禮記.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漢書.成紀》:“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否則學者無述焉,為下所輕,非所以尊道德也。”

[6] 是:表示兩種事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如宋沈括《夢溪筆談》:“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p>

[7] 賊:敗也。敗者、毀也。毀者、缺也。劉向《說苑.指武》曰:“周公對曰:「殷信天子,周信諸侯,則無勝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說乎?」周公對曰:「臣聞之,攻禮者為賊,攻義者為殘,失其民制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鼓似鸨娕e師,與殷戰(zhàn)于牧之野,大敗殷人?!?又,《春秋左傳》曰:“見有禮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yǎng)父母也,見無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鹯(zhān)之逐鳥雀也,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誓命曰,毀則為賊,掩賊為藏,竊賄為盜,盜器為奸”。

[8] 脛:讀音jìng,小腿,從膝蓋到腳跟的一段。

[9] 東漢劉煕撰,清畢沅疏證,王先謙補,祝敏徹、孫玉文點校:《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第96頁。

[10] 《更好建立廣覆蓋高質量可持續(xù)養(yǎng)老服務體系(議政建言)》:《 人民日報 》,2021年04月01日18版。

[11]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發(fā)布日期:2019年11月21日。

[12]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推廣功法》,中國健身氣功協(xié)會,2017-03-17 12:36:03。查詢日期:2021年4月12日。http://www.chqa.org.cn/news.php?cid=25&id=555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29 23:07:00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5-07 23:05:31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頭像
2024-01-01 15:01:22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