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性與愛:那些偷食禁果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情感導師 7893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N號房和鮑毓明性侵事件曝光之后,很多類似的性侵兒童案件,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整個社會對普及性教育,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的呼聲也愈發(fā)高漲。

可是在這些聲音之中,書單君總覺得缺少了些什么。

一頭“房間里的大象”被人們刻意回避了,這就是未成年人的性行為。

未成年人的性與愛:那些偷食禁果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在談論性教育問題時,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默認,絕大多數(shù)未成年人是沒有性經驗的——“小孩子知道些什么? 不提就沒事?!?/p>

實際上,“知不知道”和“好不好奇”、“想不想做”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早在17年前, 廣州市兩名高二學生,在看到一則“中學生九月墮胎潮”(在開學之前墮胎)的新聞后,就做過一組調查。

結果顯示:在279份問卷中,54.2%的中學生接受未成年人性行為。

這個數(shù)據(jù)大概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雖然調查范圍不大,但我們已經能從中窺見,部分未成年人對于性行為的態(tài)度。

少男少女為什么會早早踏入“禁區(qū)”,他們究竟在想些什么?

今天書單君分享的這本《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展現(xiàn)的正是這些大人們不敢正視,孩子們不會主動提起的問題。

這本書因為包含了20位未成年人的性經歷采訪,曾被西部某教育機構視為淫穢讀物查封。

但書單君卻覺得,它是目前為止,我看過最好的性教育讀本之一。

面對未成年性行為這件事,成年人要么回避,要么訓斥,很少有人像這本書的作者張引墨一樣,站在平等的視角與青少年們探討性與愛。

因為題材的特殊性,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疑惑,甚至難以接受,但是,這就是原來發(fā)生過,現(xiàn)在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了解未成年人的想法,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普及性教育,更好地保護他們。

如果你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吧。

好孩子們的秘密

總有些父母認為,只要小孩好好念書,成績優(yōu)秀,就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因為好孩子是不可能偷食禁果的。

但《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卻打破這個“幻想”:

作者采訪的孩子中,有半數(shù)以上是師生公認的好學生,紫琰就是其中之一。

17歲那年,她在本地的重點高中念書,升學壓力本來就大,父母卻還在不斷向她施壓。

一天,她又跟父母吵架了,晚上不想回家,就騎著車在街上游蕩,打算去網(wǎng)吧熬一宿。

與網(wǎng)友聊天時,紫琰忽然萌生了去網(wǎng)友家借宿的想法,對方也同意了。

其實他們的關系并不是很熟,但那個人承諾兩人可以分開睡,讓她住在臥室,自己去客廳睡沙發(fā)。

她急切想找到一個安身的地方,也沒什么戒心。

從網(wǎng)吧出來的時候,她雖然遠遠看到了正在尋找自己的父母,但那時自己只想逃離管制和壓力,于是騎著車飛快地離開了。

回想起那晚,她覺得就像一個錯亂的,不該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見面之后,兩人先去唱了會兒歌,直到凌晨2點才回去。

到家之后,那名網(wǎng)友并沒有像之前說的那樣去客廳,她也沒有拒絕,就這樣糊里糊涂地與他發(fā)生了關系。

因為并不喜歡這個男孩,當時她很漠然,把這次經歷當成一種純粹的發(fā)泄和自暴自棄。

可這件事結束后,她的心情反而變得更糟。

先是擔心會懷孕,然后又開始對自己感到失望,像是陷入了無法挽回的墮落。

她反反復復地想,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一直傷自己的心,傷父母的心,卻沒有答案。

莫名其妙的第一次,給紫琰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甚至讓她在一段時間里,對自己的身體放任自流,不再重視和信任感情。

直到長大成人,她也不曾與父母說起過這件事,也沒有談論過自己任何一段戀情。

因為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她與父母的關系并不親近,除了學習之外,再沒有其他話題。

父母很保守,小時候一起看電視,有接吻的畫面,媽媽都會遮住她的眼睛,更不用說什么性教育了。

她說,如果能跟父母早有交流,或許就能避免那次沖動的行為,至少不會發(fā)生得那么早。

在這本書里,所有接受采訪的孩子,都和紫琰一樣,還不明白“性”是怎么回事,就背著家長發(fā)生了自己的第一次。

無所不在的壓力,是孩子發(fā)生性行為的原因中,成年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點。

他們的父母,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孩子經歷了什么。

男孩/女孩的性與愛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令書單君非常意外的是,大部分受訪者的第一次,并非出于對愛的渴望。

并且,驅動男/女孩發(fā)生性行為的,是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

孫杉是一個很有表達欲望的男孩,高二那年他遇到了第二個女友,女孩正在念大一,年紀比他大些。

那時他已經看過一些“小黃片”,很想知道性交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是否真像電影演得那么夸張。

戀愛談了有一段時間,向女友試探過幾次口風后,一個周末,宿舍沒人的時候,他們發(fā)生了第一次性行為。

他當時很沖動,并沒有想太多,也沒有買安全套這類東西。

女孩其實并不想做,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而且很害怕,一直問他:“萬一有了怎么?怎么辦?怎么辦?!”

他哄她不要擔心,其實自己心里比她還怕。直到下個月女友說來月經了,他才放下心來。

在他看來,青春期的性欲望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你雖然不想,但生理卻要求你這樣。

與青春期的男生容易在性欲中煎熬不同,青春期的女生更在意情感的交流。

歷歷的第一次發(fā)生在16歲,當時她正在澳大利亞做交換生,正好初中時的初戀也參加了這個項目。

因為與高中的新同學不熟,她只能與這個前男友說說話,一來二去關系就又親近了。

直到發(fā)生關系前,她對性的印象都非常懵懂,覺得不過是像電視上那樣,一個男人壓在一個女人身上而已,連勃起是什么都不知道。

相比第一次的經歷,歷歷似乎更喜歡談論擁抱、親吻和撫摸。

她把與初戀擁抱和撫摸時溫暖的感覺,與小時候去阿姨家玩,睡前阿姨親吻她額頭時的感動聯(lián)系在一起。

媽媽從來沒有如此溫柔地吻過她。

在澳大利亞第一次發(fā)生關系時,她并不是主動的一方,只是有些好奇,又覺得兩個人以后肯定會在一起,所以沒有拒絕,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感情,并不是愛。

從始至終,她感受到的都不是快慰,而是與人擁抱在一起的溫存。

在這之后,她和紫琰一樣,對愛情產生了很大的懷疑,在學校和家里努力維持著一切正常的表象,獨自消化掉了所有的掙扎和壓力。

少年們?yōu)槭裁磿π耘c愛產生錯亂的感覺,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生理的愉悅不管有多重要,與有益的感情收獲,不完全是一回事。

正如少女問題專家貝琳達·漢福特在《這是女孩子的事》中寫道那樣:

在戀愛中,過早發(fā)生關系,反而會阻礙你們進一步相戀。

青少年性成熟的過程,比應試教育還慘

在這本書里,沒有一個孩子從家庭或學校那里接受過性教育。

他們的性知識,來源于社會里龐雜的信息,這無形中也制造了很多“性隱患”。

比如,很多女孩們的第一次并非自愿,而是在對方不斷的要求下,來不及認真思考,抱著“為愛付出”想法,半推半就發(fā)生的。

在整個過程中,她們的內心是矛盾、猶豫的,事后又非常后悔和自責,甚至因此自暴自棄。

沒有人告訴她們,性的問題上不需要遷就任何人,不能被任何人催促和強迫。

也沒有人告訴過男孩們,當女孩表示出抗拒和回避時,應該停止,否則就是侵犯。

因為缺少性知識,他們的“第一次”并不成功也不美好,而且很危險。

高一那年,家明嘗到了夢寐以求的“禁果”。第二天,在學校長跑時,旁邊一個哥們兒隨口說了一句“一滴精,十滴血”。

聽到這話,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覺得自己的身體可能要虛了,整個人都籠罩在恐懼中,還吃了很多大棗。

因為懷疑自己腎虛,他非常自卑,可那時沒有人能幫他解決問題。

無法咨詢家長,詢問周圍的同齡人,又發(fā)現(xiàn)他們和自己一樣困惑,生理課上老師只是帶著大家看著圖,認認身體器官而已。

無知,使這些青少年的性經歷中伴隨著心理折磨。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孩子在發(fā)生首次性行為時,沒有采取安全措施,全然不知片刻歡愉背后所隱藏的兇險。

中國疾控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1至2015年,中國15-24歲大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均增長率達35%。

在建立性關系時,還是孩子的他們也沒有準備好,對可能發(fā)生的一切承擔責任。

有性行為的青少年中,超過半數(shù)在首次性行為時,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但這些孩子們,有能力照顧和養(yǎng)育一個新生命嗎?

如果孩子真的懷孕,家長肯定很難接受,但又有幾個父母會教給孩子,如何使用安全套,如何保護自己呢?

在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中,安全套的盒子是父母們藏得最好的物品之一。

家明回想起自己當年那種矇昧窘迫的狀態(tài)時說:

我們性成熟的過程太畸形,比應試教育還慘。應試教育起碼有人跟你嘮叨不停,還有考卷可做,而這事連資料都不好意思找,找到了也不知有什么用。

孩子對性的探索,就像“早戀”一樣禁不掉,青春期的蘇醒是不可蔑視的。

這種感受我們明明都經歷過,但荒唐的是,長大之后,很多人好像忘記了自己當年的迷茫和掙扎。

面對這個問題時,家長和學校只有擔心,沒有關心,只有訓教,沒有溝通。

整個社會中,“熱切關注”未成年人性行為的,竟然是人流廣告。

很少有人追問,孩子為什么偷食禁果,這些性經歷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什么。

面對家長和老師的嚴令禁止和說教,青少年們不解且壓抑,自己要等到什么時候,才可以像大人們一樣去體驗“性”?

關于性教育,我們要教給孩子的,還有很多——不止是性知識,還包括與性相關的價值觀,分辨能力,人際關系以及責任。

最后書單君想把書中的一段話,送給所有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

性是美好的也是危險的,美好的感情,只有用美好的教育才能引向健康發(fā)展,而丑陋的教育,可能把青春期的熱烈情感變成炸彈。

主筆 | 清涼油 編輯 | 燕妮

圖源 |《有喜歡的人》、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6 06:09:54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給我推薦的,很靠譜,推薦大家情感有問題的可以嘗試一下

頭像
2024-07-14 06:07:18

求助

頭像
2023-10-06 10:10:56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