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孩子時間,讓愛治愈一切

情感導師 8280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一位媽媽問:父母離婚,就是他不好好學習的資本嗎?

話語里滿是氣憤,不甘。似乎父母離婚影響的只是父母,怎么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瞬間讓我想起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中的陳小乖。這本書作者吳曉樂,臺中人,1989年生,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yè),畢業(yè)后沒有從事法律行業(yè),而是做了家教,書中的故事,她就是個見證人。

該書講述了吳曉樂從上大學以來做家教的真實經歷,書里記錄了臺灣中產家庭青少年的真實生活。同名網劇由臺灣公視制作,獲第54屆金鐘獎5項大獎,豆瓣萬人評分8.4,被稱為“亞洲版《黑鏡》”。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孩子時間,讓愛治愈一切

我被拋棄了

陳小乖學習優(yōu)異,很適應應試教育,喜歡題海戰(zhàn)術,也喜歡跟老師討論出題者的想法。

他可以跟老師談論任何話題,除了家人。

陳小乖穿著打扮總是奇裝異服,且價格不菲。他也總是在外宣揚他家很有錢,一天到晚炫耀自己的衣服、鞋子有多貴。

父母離異之后,母親帶著陳小乖和妹妹一起生活。后來母親有了新的男朋友。陳小乖叫他叔叔,叔叔帶來兩個小孩。陳小乖不喜歡叔叔和那兩個小孩。媽媽讓他做出選擇,要么接受叔叔一家,要么回爸爸家。陳小乖問媽媽:“你為什么要逼我做選擇?我不是你的兒子嗎?叔叔只是個外人啊?!眿寢屨f:“其實……當初生下你不是我的意思?!?/p>

那一刻陳小乖明白,他是媽媽的累贅,只要他不乖,媽媽隨時隨地都能拋棄他。

隨后父母就像踢皮球一樣,最后他來到奶奶家。比起他的成績,奶奶更介意母親跟叔叔之間的關系。她不在乎他在學校的日子過得如何,只想知道他有沒有偷偷跟媽媽聯絡,以及多久一次。

他聰明、理性、求知欲高、學習能力強,然而,所有這些,都只是他換取母愛的路徑。如今母愛分了岔,給了妹妹,給了叔叔,還給了叔叔的兩個小孩。

他不想讀書了,老師講課時,他出神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開始迷戀手機游戲,有時玩三四個小時,他說他必須放松自己,不然他睡不著。

他的成績一落千丈。

他需要一個適應期

《離異家庭兒童心理研究》書中指出,父母離異后,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1.巨變期

父母離異初期(0~2年),兒童心理各方面均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兒童在其父母離異初期一般都比較沮喪、痛苦,對周圍的人和事失去興趣,任何東西都提不起他們的精神。他們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整天悶悶不樂。剛開始的時候,兒童都認為父母是因為不再愛他了。

學業(yè)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急劇下降。

人際關系方面,容易封閉自我。極力回避所有可能觸及父母的話題,

2.適應期(父母離異2~5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能正面理解和接受父母離異這個事情,在多方(父母、自身、同伴、親戚等)的努力和幫助下,逐漸適應父母離異后的生活。

父母離異不可避免對孩子產生傷害,但是父母或監(jiān)護人對孩子真心付出的愛可以降低這一傷害程度。

部分兒童學習動機增強,成績好轉。他們的學習動機主要有兩種: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狀況、為自己謀出路。不過這些都屬于外部動機。

3.定型期(父母離異5年以上):兒童基本適應了父母離異后的生活,發(fā)展出一些獨特的心理特征。情緒情感方面向兩極發(fā)展,部分孩子對生活特別悲觀失望,部分孩子特別懂事,很成熟,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不如以前好。父母離異對其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不是局部的、有限的、短期的,而是全面的、廣泛的、長期的。

兒童最先受到影響并產生巨大變化的是情緒情感,緊接著學習、社會性發(fā)展、生活適應出現變化,最后,由于以上各方面的變化,導致兒童的性格產生了變化。

陳小乖說:“老師,我以前好喜歡讀書,那時候,我媽常跟我說,我是家族中成績最好的,只要我持之以恒,奶奶有一天會接納我們母子的??墒?,曾經這樣鼓勵我的人……現在卻不要我了。”

陳小乖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家了,家就是他的歸屬,一個找不到歸屬的人,念書有什么意義?

學習不能解決人生難題

父母離異不是孩子不想學習的資本,卻可能是他跨越不過去的人生第一道坎。

父母離婚的最初,他不會理解父母離婚的原因,他就是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才會離婚。

父母告訴他和以前一樣愛他,他就會相信嗎?不會,此段時期的孩子特別敏感,哪怕一個微小的變動,他都會找出以前與現在父母的愛的差別。

成年人有事業(yè),親戚,朋友的支持,會很快消除痛苦 。而孩子卻不知道如何開解自己的矛盾,痛苦,糾結。他會因為自卑而封閉自己。也許還會為了促進父母復合想盡辦法,他的精力更多消耗在家庭上面,學習算什么?它能讓父母復合嗎?它能解決人生難題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讀書不是為了取悅他人?!?/p>

有人這樣說給孩子聽。

這些大道理管用嗎?當一個人不再被期待,不再被需要,不再被關心,再好的成績也改變不了他內心深處的矛盾,痛苦,糾結,壓抑,不安等。

有一個女孩說:我放不下家庭,也不能放,為了家我可以放棄前途。

當然研究也發(fā)現有些孩子學習動機很強,這里的動機都是外部動機: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為自己謀出路。

《壞小孩》(影視劇《隱秘的角落》原著)中的朱朝陽,學習很優(yōu)異,盡管與同學相處不融洽,但無論老師還是媽媽都認為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但他的心里沒有陽光,在學校沒有朋友,遭遇同學誣陷,也沒人維護他。

他努力學習的原因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挽救一個破碎的家庭,挽回爸爸的愛。他渴望父愛,渴望完整的家庭。盡管老師提醒朱朝陽的媽媽,朝陽雖然學習成績好,但是有點不合群。卻被媽媽周春紅完全否定,她認為:我的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朱朝陽從以前的愛說話的孩子變成一個敏感、多疑、思維縝密的內向小男孩,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父母離異。

一旦外部條件有變化,這種外驅的學習動機很容易瓦解。

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父母離婚帶來的創(chuàng)傷僅次于死亡。”不論何種形式的離異,都會給孩子留下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普天下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離婚。

更多的關心與愛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孩子的父母在離異初期也需要適應新的生活,或重新建立婚姻關系,進行情緒恢復和調整,這種情況下一般難以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和心情,進而影響親子關系的質量。這時親戚、朋友和老師的關心與照顧就成了離異家庭孩子的重要保護性因素。

現實生活中,離異家庭父母更多地采取給孩子錢或者買東西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而真正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是給孩子關愛和陪伴,多和孩子交流,而不只是給予經濟上的彌補。

研究發(fā)現,父母沖突比離婚事件本身更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挖苦對方,甚至發(fā)生肢體攻擊,這些沖突對孩子的消極影響超出了家長的想象。一是孩子容易產生厭煩生活,厭煩人生的念頭;二是容易讓孩子形成使用“斗爭”方式處理矛盾的觀念,不利于與他人相處。

父母要對未來滿懷信心,家庭的破裂不是“世界末日”,而是父母通過一種途徑解決問題之后的生活狀態(tài)。給孩子一段時間,用父母更多的愛與關懷,傳達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讓孩子對未來重拾信心。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4 04:08:38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3-12-06 13:12:12

求助

頭像
2023-10-08 08:10:53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