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七夕,好想隨便找個人過節(jié)” 學不會空窗,你談不好戀愛

情感導師 7631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七夕將至,我最近被迫營業(yè),安慰一位失戀的朋友。

這個朋友剛分手,她對我說,每天醒來,她都會警醒自己身上貼著“單身”的標簽,這個標簽時刻提醒著她——今天的自己也是個“沒人要、沒人陪”的人。

而在這次分手之前,她已經有好多年沒有過“空窗”了。從高中開始,她的男朋友不斷,一開始她只是覺得好玩,樂于享受每段“蜜月”的激情與新奇,也樂于身邊時時有人可以陪伴著自己。

直到大學畢業(yè),她才意識到,自己似乎“停不下來了”。她不能接受自己沒有男朋友,不能接受沒有人陪,更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單身狗”。

“明天是七夕,好想隨便找個人過節(jié)” 學不會空窗,你談不好戀愛

為了避免空窗,她在每次分手之前找好“下家”,以便分手之后可以立刻投入新感情。她對我說,即使在明確感受到自己目前的感情出現(xiàn)問題、難以維持的情況下,她也沒辦法直接提出分手,因為對她來說,親密關系“有總比沒有好”。

因此,她在自己內心有要分手的預感后,一般會提前物色新的戀愛候補,這樣,她才感到為分手做好了準備。

生活中可能也有一些人和我這位朋友有相似的心路歷程:怕空窗,更怕單身的自己?!翱沾捌凇?,通常指的是從失戀結束到重新戀愛之間的感情空白階段,它也是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的過渡階段。

為什么有些人無法接受空窗?Ta們在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在七夕前一夜,來和大家聊聊“空窗”這個話題。

無法接受自己“空窗”的人,無法容忍自己處于沒有親密關系的狀態(tài)中。Ta們通常會有兩種做法:

不斷地轉換親密關系

不斷地陷入戀愛關系、又不斷地跳出來、再馬上投入新的戀愛關系。許多人不停更換對象,將自己沉浸在熱戀的粉紅泡泡里,雖然也會收獲一些滿足與安撫,內心卻覺得“還是缺了點什么”。

對于很多恐懼空窗的人來說,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其實是希望通過關系證明自己可以被愛——我是可愛的(lovable),也是被愛的(loved)。為了讓自己持續(xù)體驗到被愛的感受,一旦當下戀情開始降溫,ta們就急迫地想要讓自己再次進入熱戀。

停留在不夠好的親密關系中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明知目前的親密關系不夠好、意識到了問題存在,卻還是無法做出分手的選擇,甚至可能反而懇求另一方不要離開自己。

比起忍受關系中的種種問題,比如對方情緒上無法為自己提供支持,在關系中感覺孤獨,不欣賞對方身上的種種特質,甚至忍受對方的不忠和貶低等等,回到一個人的狀態(tài)對這些人來說是更加可怕的。

一想起自己要過上一種無人陪伴的日子,就覺得寂寞到抑郁。

*恐懼空窗,可能是這些人找到真愛的最大阻礙。

恐懼空窗的人試圖通過抓住一段親密關系,來逃離感情空白帶來的不適(discomfort)。不幸的是,這種逃避既不治標也不治本,長期來看,甚至會阻礙我們走進一段真正適合我們的親密關系。

逃避空窗可能會讓我們陷入對聯(lián)結感的病態(tài)渴求中,并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模糊自己的底線——為了獲得某種任意的聯(lián)結,他們會不經考量地付出代價。比如快速喜歡上既不合適、也不喜歡自己的人。抓住任何一個可能愿意發(fā)生親密關系的人。

但其實,對于“失去聯(lián)結”的恐懼,最終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無力的?!约旱拿\全部掌握在他人手里,他人如果愿意好好對待自己愛自己,則自己是幸福的。如果對方決定欺騙自己、怠慢自己,對自己不好,則悲劇必將到來。

有一些空窗恐懼者,在面臨對自己內在價值的質疑時,會選擇“變渣”,約會很多人,得到很多人的喜歡,但內心仍然非??仗摗K麄內匀粦岩蛇@些人是否能夠長久地喜歡真實的他們。

無論是在一起的決定、還是分手的決定,恐懼空窗都會讓我們失去理智,做出并不是對自己最有益的決定。

當我們將過多的精力與時間花費在那些不夠好的關系上時,我們離找到真愛的目標是漸行漸遠的。

很多人無法忍受空窗,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發(fā)展出獨處的能力(capacity to bealone)。此處我們所指的獨處的能力,并非是我們“一個人待著”的能力,而是指我們可以真正地放下思想上或手機中與他人的聯(lián)系,享受孤獨(enjoy solitude)的能力。

心理學家Winnicott認為,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象征。而一個人可以發(fā)展出這種獨處能力的基礎,是在于ta嬰幼兒時期在母親(或其他主要照料者)陪伴下獨處的經歷。

這種與母親的特殊關系,也被稱為“ego-relatedness”——在這種關系中,盡管對方的存在對于彼此來說都至關重要,但嬰兒正在學習獨立存在,母親也在一種獨處的狀態(tài)中。雖然在物理上在一起,但兩個人不是處于互動中。但此時,ta們也不是情緒上彼此隔離等,更像是在一起分享孤獨的情緒。兩個人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情,卻因為知道對方就在身邊而感到溫暖、放松。

如果一個人在剛剛出生的一段時期內,ta的母親給了ta足夠好的照顧,與ta建立起了ego-relatedness,ta就有了發(fā)展出獨處能力的基礎。

這種照顧體現(xiàn)在母親能夠滿足嬰兒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餓了有飯吃、渴了有水喝、困了可以安靜地睡覺……這些照顧使得嬰兒在無法獨自應對威脅和焦慮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母親還在”。

母親的存在像是一個安全港,由此,嬰兒就可以發(fā)展出一個穩(wěn)定且充滿安全感的世界觀,為ta日后獲得獨處的能力,成為一個情感成熟的獨立個體打好基礎。

相反,若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來自母親足夠好的照顧,弱小且毫無抵抗力的嬰兒就會發(fā)展出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觀——餓了也不一定有東西吃、渴了也不一定有水喝——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的生存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這樣長大的嬰兒會被迫提前“獨立”——一個人去面對本不該由他們應對的危機,并因此體驗到過多的挫折感與失敗感。因此,他們學會時刻生活在一種警惕的狀態(tài)中,將所有精力用于抵御外部可能存在的生存威脅。

成年以后,精神上的獨處成了他們最恐懼的事情,因為在他們的無意識層面,獨處意味著生存受到威脅。當失去外界客體或刺激(例如:伴侶)時,他們就會感到一種極為深刻且痛苦的孤獨感和危機感。

因此,他們通過孤注一擲地抓住一段親密關系,來逃避獨處,其實是在逃避那種無人保護、獨自面對充滿威脅的世界的焦慮。對于他們來說,親密關系是一個防御系統(tǒng),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被保護的??沾埃簿鸵馕吨シ烙?,使得他們不得不以最脆弱的一面來面對可怕的世界。

前文中說到,一個人恐懼空窗主要是因為ta在心理上不具備“享受孤獨”的能力。所以,有意識地練習與自己獨處,也有助于緩解對于空窗的恐懼。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fā),來練習與自己獨處:

1.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正念可以幫助我們找回與內在自我的聯(lián)結,讓我們得以與自己安然相處。通過正念冥想,我們從紛雜的世事與外部關系中抽離出來,將自己帶回到當下,專注于此時此地的想法,以及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正念冥想并不復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嘗試一些小練習:

-調動你的五感:你現(xiàn)在看到、聽到、聞到、感受到和嘗到了什么?

-關注你周圍環(huán)境中特定的事物,比如所有綠色的物品。你看到了什么?在自己的內心描述它們。

-用一首歌的時間,站起來,或在周圍緩慢走動。專注于你的腳在地面上的感覺。那種感覺是怎樣的?

-閉上眼睛,留意自己的想法。不要對這些想法做出任何評判,而只是觀察它們。

2.書寫練習(journaling)

當因為單身而感到空虛、陷入恐慌時,我們可以借助文字來自我表達。找出一張空白的紙,寫下你此時的感受,以及對于這些感受有哪些想法。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緒,和它保持距離,而不至于被情緒捆綁而去做出沖動的行為,比如聯(lián)系曖昧對象,或是挽留不適合在一起的前任。

另一方面,書寫也可以改變我們的敘事(narratives)。你可以圍繞自己的親密關系來寫作,追溯自己過去的關系,描繪自己當下的處境??謶挚沾暗娜?,可能一次又一次急切地進入親密關系中,卻未曾暫停下來,探索過往帶給自己的影響。

通過改變敘事,我們可以轉換視角去理解,自己在過去的關系中發(fā)生了什么,那些經歷又是如何塑造了現(xiàn)在的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療愈。

3.嘗試成為自己的守護者

在獨處的過程中,你可以采取可視化(visualization)的方法,在腦海中為自己設想出一個理想的守護者:

-ta是什么樣的形象?

-ta有著什么樣的品質?

-遇到危機時,ta會如何處理?

-在你感到不安時,ta又會如何保護你?

-你們是如何談話的?Ta會對你說些什么?

-……

盡量具體地為這位理想的守護者塑造出一個鮮活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為你提供那些你所需要、卻在年幼時沒有獲得的安全感。在你因為獨處感到惶恐不安的時刻,試著先去和這位守護者在內心對話,讓ta來陪伴你,傾聽你的心事,接納你的焦慮和恐懼。

最后,我們想說的是,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充斥著緊張、恐懼、防御心的。只有當我們發(fā)展出良好的自我感、并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時,我們才能夠“放任”自己,以讓自己舒服的節(jié)奏步入愛情。也只有在這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我們才會吸引到那個真正正確的人,擁有平等又真摯的親密關系。

愿我們的每一段親密關系都是出于真愛而非恐懼,也愿我們能夠承擔起使自己幸福的責任,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去愛自己。

今日互動:你現(xiàn)在單身嗎?來留言區(qū)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Reference:

Winnicott,D. W. (2016). The Capacity to Be Alone. Oxford Clinical Psychology. Retrieved July 31, 2019.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12 13:05:04

寫的東西感觸很深,對情感上幫助很大

頭像
2023-11-20 22:11:3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